孩子回来告诉我一些事,我听了心情沉重。他们班里选队干部,竟然有学生请同学吃饭,给同学送礼,好让同学投他一票。这不是贿选吗?还有的小学生印名片,把住房面积、祖父和父亲官职都印上,虚荣心够强的。我听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第一要做文明人;第二要做现代人;第三要做中国人;第四要做地球人。”博士先生,他为什么把做文明人放在做人的第一位呢?
个人品德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完善的、自觉的和稳定的倾向。个人品德与政治观点等不同,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人容易产生共同的理解,不会产生明显的分歧。这部分内容即古人“修身”的内容。个人品德的外围依次是“齐家”——家庭美德,“治国”——社会公德,“平天下”——环境道德。由于文明人是有德之人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培养孩子的个人品德是家庭德育的核心和基础。
有人勤劳负责,有人懒惰拖拉;有人助人为乐,有人贪污腐化;有人见义勇为,有人落井下石。人海茫茫,世事纷纷,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家庭中的个人品德教育,应进行现代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教育;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应具备品德教育。最主要内容如下:
——正直,善良,诚实,宽容。这方面的品质是人所公认的,并相对容易在行为中表现出来。您提到的贿选问题,就是这个学生这些好品德没有建立,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产生的错误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把正直,善良,诚实,宽容的品质仅仅看成是对他人生活的适应,而不是个人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道德就必然是表面的,注重他律的。
——勤奋学习和工作的品质。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刻苦勤奋,珍惜时间,有责任感,坚持不懈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责任感,独立性,有毅力,自制力这方面的品质虽然被家长认为是重要的,但孩子却并不容易意识到,同时也是最难具备的。这类品德更多地突出了道德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能力,其特点是不易通过短时间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甚至没有特定的道德行为作为其载体。这方面的品德体现出人对于其个人行为和个人欲望的控制能力,是内在的。
家庭德育实在是完善孩子人格的根本。如果一个人无德,他的身体越健壮,智力越发达,就更助长他作恶,对社会更加无益。家长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一是自己要以身作则,二是要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使孩子不知不觉之间,得到熏陶。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有句名言:“社会就是模仿”。小学生具有强烈的模仿心理,家长的榜样就是无声的教育。
成人的要求不一致,要求过频,说的道理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不符,都会造成孩子言行脱节现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