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感叹,时代不同了,我们和子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两代人之间产生“代沟”了。我们听不懂孩子嘴里的“另类”语言,孩子也不愿意听我们没有营养的絮絮叨叨。也正因为认知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多家长都以有“代沟”为借口就逃避沟通与交流,要不“大棒政策”、要不放任自流,这在处理与子女关系上是很不恰当的。
家庭教育成功与否和家长是否善于沟通有着直接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很想知道,孩子那小脑袋里天天再考虑啥,那么在年龄距离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自身努力缩短两代人之间的心灵距离。那就要看如何做好沟通。一般一个家庭的沟通可分为两个部分: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内部沟通即家庭成员内部的沟通,外部沟通即家庭与除了自身家庭外的沟通。
一、家庭内部沟通
我们在家庭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内部沟通有两个层次:我们与长辈的沟通及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在现实的生活压力下,很多时候教养孩子的责任会落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一般情况下,长辈们教育宝宝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年轻爸妈解决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给了年轻爸妈很多的启示。我们不妨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与他们一起,为宝宝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让全家老小因为教育宝宝,话题更多,关系更亲密,更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觉,隔代疼,爷爷奶奶溺爱孙子孙女,孩子宠的不成样了,老一辈的经验固然可贵,但是如何让他们也能兼容并蓄地吸收新一代的教养方式呢?沟通是最好的方法。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与长辈之间应该如何沟通,让不同的年代的教育方法取得一致的效果呢?
(一)、如何与长辈沟通
1.找对路子。
长辈有时候会固守一些传统的育儿理念,大多数还是可以被我们接受的,比如生理护理,副食品制作。只要不是严重的观念问题,我们就可以先听从长辈的意见,然后再慢慢循序渐进地把我们的观念阐述出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希望孙儿好的,只要我们做晚辈的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们沟通,他们是会愿意接受我们的正确理念的。不要去硬碰硬,要学会选择时机,不要心急,慢慢的进行沟通。因为长辈的这种思想已经是存在了几十年了,要一次就把观点给扭转过来,让他接受新事物,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与长辈硬碰硬的话,只会再次的争吵,丝毫不会让长辈改变观点,而又伤了彼此的感情。所以得忍,在一些气氛比较好的时候,或是长辈比较高兴的时候,再提出一些建议与想法。这样比较容易沟通。而此事急不得,需要在平常一点一滴的积累,慢慢的消除隔阂建立沟通。
2.换位思考。
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往往存在着许多差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代沟。而代沟就体现在对新鲜事物的反应以及接受与否,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强迫老年人非接受不可,也不要动不动就埋怨他们思想僵化,老古董,应该慢慢开导,即使最终也无法接受,也不要强加于他们,因为你们毕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要他们日日更新观念是不可能的,强迫他们只会增加双方的不愉快。所以晚辈与长辈的沟通切记心急、发火与长辈争吵,这样只有起到反效果。当然在转变长辈的思维的同时,晚辈也该反思下自己,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而让长辈错误认为自己还需要被保护。
3.他山之石。
如果意见上真的与长辈发生了重大分歧,也不要针锋相对,建议采取“他山之石”的战略,即借别人的嘴说你想说的话,留些可以沟通的可能性。因为对待宝宝的教育上,我们与长辈的目的是共同的,只要达成了科学教育的一致性,绕个圈子别跟长辈拗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找与长辈同辈的人来做长辈的工作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同辈分的人说话比较容易被接受,而不会向晚辈直接提出来一样,让长辈觉得有越级的心理。同辈的如姨夫、舅舅的,总有思想比较开通的人,可以请他们帮忙去做做其他顽固长辈的工作。
4.利用媒体。
长辈们也有种心理,就算觉得晚辈在某方面的说话有些道理,却也认为是晚辈自己的单方面的想法。你可以找一些关于如何沟通、长辈与晚辈沟通的成功事例或失败事例。比如新闻、杂志或电视剧,让长辈们自己去看去思考。然后你旁敲侧击的,这样会事半功倍。还可以为长辈找一些学习的渠道,让他们更好的接受现在的教育与思维。“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不学习,只会让自己的思维禁锢在以前的时代。长辈也许会拒绝,但是如果晚辈好好的做一下工作,长辈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好,会接受去学习的。可以建议晚辈为长辈找一些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方面的讲座或一些如何沟通之类的讲座。长辈比较能接受讲座的老师的说话。这样长辈才会反思自己的教育会不会与时代脱节了,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沟通。
5.坚持原则。
想要让长辈理解晚辈,首先走入长辈的世界。就是俗话说的,换位思考。有时候可以陪陪长辈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投其所好。不时地听听长辈的看法,对支持的表示支持。这样长辈会觉得晚辈似乎长大了,也懂事了,会理解长辈们的心理与看法了。这样以后晚辈说话的分量也会加重,以后也比较容易沟通一些。这样对晚辈也有好处,知道长辈是如何想的,那就依照长辈的思考模式来达到沟通,长辈也很容易接受。也有的时候,长辈可能会固执地认为只有他们是对的,他们既然可以把儿子女儿教育成材,也就可以造就孙子孙女成为栋梁,进而把我们的建议根本否定,完全忘记了教育的进步;也有的长辈希望能在教育孙子的这件事上验证自己未老,验证自己退休后在家中还是有地位的,明明知道自己不对也要跟我们唱反调,让小朋友有恃无恐,那么,就要考虑是否要长辈带孩子了。
6.相互融通。
请长辈走入晚辈的世界里。长辈们之所以对晚辈的一些说话给予否定,那是对新事物的不了解。拿上网来打个比方,晚辈希望上网,而长辈反对。正是由于长辈们对网络的不知,而又道听途说了网络的危害。所以才认为网络是不好的东西。这是人的心理造成。对好的一面认为是理所当然,而坏的一面则是印象深刻。所以长辈们其实并不了解网络的好处,而只记得坏处。而晚辈用交谈方式,就如是纸上谈兵,没有说服力。邀请长辈进来,亲自感受下,让他们看到网络其实有很多好的一面。这样才有说服力。其他的事情也一样,长辈不能接受晚辈的,是因为对新事物的不了解,用说的显得很徒劳,最好的方法就是请长辈亲自来感受一下。与长辈沟通的时候是不是用错了方法,而造成了争吵。不管是长辈还是晚辈,其实出发点都是为对方好,都是爱对方的,只可能是沟通太少或是方法不对,而让感情受到伤害。
(二)、如何与子女沟通
人们总是责怪80年代后或是90年代后的孩子是多么地娇生惯养,忽视了他们在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下,精神生活却陷入了枯竭的窘况。父母亲投入更多的时间,确实可以挣更多的钱,但钱并不代表幸福的一切。如今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孩子的课余时间大都泡在网络上,而极少与家长交流。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娱乐方式。从小就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他们普遍交际能力低下,鲜有朋友,不知道如何与他人打交道,这些对他们的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
怎样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沟通与交流呢?我觉得我们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我们自己太高估自己,太低估孩子,太想当然,太急于做结论,太草率的采取行动,而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有他的内心世界,孩子有他的情感世界。人是情感动物。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情感,认识、了解、面对孩子的情感。
1.多听。
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去倾听他们的话语。虽然很多话是那么地幼稚,那么地不切实际,令人有很多打断纠正的冲动,但更多的,是需要倾听。一个能安安静静倾听自己心声的人,难道不是值得自己信任的人吗?能够获得孩子的信任,沟通和交流的工作就事半功倍了。多倾听,是沟通的关键。倾听,就是不仅应该听,更要思考,关注孩子讲话中的闪光点或者孩子的困惑、烦恼。及时肯定、强化孩子的优点;积极引导,及时化解孩子的困惑。如:孩子考试之前面临的紧张、焦虑的状况,家长就应安慰劝导:考试仅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而不是一个分数或名次,你尽到努力就可以了。这些引导劝解对孩子成长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孩子进入了新的环境,起初不适应时,家长就应该鼓励他多与他人接触相互学习,发扬自己的优点,博得大家的肯定。
2.切题。
有的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呆得时间很多,谈的也不少,但总是将话题紧紧停留在谈论成绩,停留在对太多的事情指手画脚。孩子也有他们的自尊,他们同样希望能被平等看待。提问题时应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尊重孩子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干涉时要谨慎;尊重孩子的隐私权,让孩子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子,尽可能不要私自去翻看孩子的随笔、日记、信件、手机短信;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并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要学会坚持。
3.管好。
不是要纵容他们任性妄为,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分别对待。如果是因为孩子知识方面的错误,要尽可能地宽容和鼓励;对于道德方面的错误就要严肃地指出,并且要自己带头,时时刻刻为孩子树立榜样。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一味地指责是没用的,只有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学会判断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4.榜样。
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大学,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在好的家庭里,家长的角色对孩子起着启蒙的作用。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一颗天真无邪的眼睛,能像摄像机一样摄下父母的举动,像录音机一样录下父母的言行。父母说话和气举止文明,孩子慢慢也会变得懂礼貌;父母经常吵架,举手打人张口骂人,孩子性情也会变得乖戾。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要想让它长大成材,父母从小就要进行精心呵护。但,呵护不是溺爱,不是放纵,不是无原则的惩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母应该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与孩子做朋友,多表扬少批评。做父母的能够率先垂范做出榜样,其感召力和威力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做父母的要对孩子要多赞扬,多鼓励。少批评,少责骂“言必行,行必果”。父母一旦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兑现,兑现有困难的事不要轻易许诺。如果经常言出不行,说话不算话,就会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对父母的崇信、敬仰与爱戴,就会由于你的失信次数而递减,次数过多,可能父母的话就会被孩子完全不当一回事,还谈什么教育孩子呢。再者,如果作为父母经常说话不算话,孩子也会不自觉的对自己说出的话不负责任,便会成为他的一种不良习惯。如果您一旦不能兑现承诺,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博得孩子的谅解。当然,这种道歉的次数越少越好。好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您是明智的父母,就应该以身垂范,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5.理智。
随着孩子的成长,渴望独立的愿望不断增强,常常表现为不愿意同教师、同学沟通,不喜欢父母干涉自己的行为,但他们往往缺乏正确估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能力,常常追求事物的趣味性、新奇性、刺激性,情绪不稳定,对于美与丑、善良与怯弱、勇敢与强暴等是非问题,有时分辨不清。如果孩子长期沉迷网络,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而误入歧途。基于此因,在孩子学习累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陪同孩子上网,同孩子一起阅览孩子喜欢看的网站,查找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家长还可以主动推荐给孩子一些好的网站,用健康精彩的内容吸引孩子的视野,占居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网上冲浪中找到乐趣,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让孩子实实在在地认识网络,尝到使用网络的甜头。这样,一方面可以控制孩子上网的浏览内容、时间,同时还可以了解孩子在网络上经常“进”“出”的一些网站和网页,避免失控;另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与孩子的思想交流,掌握孩子真正上网的内心想法和目的,在情感交流上增强“二代人”的亲和力,有效促进家庭的和睦。我们要指导孩子带着学习问题上网,充分运用搜索功能,缩短上网时间,提高使用效率,在网络的学习过程中正确地把关,合理地引导,使孩子在网络的世界里获得在学校、家庭里学不到的知识,鼓励孩子科学、文明上网。要帮助制定科学的上网计划。孩子每次上网要有清晰的上网目的,如查资料、听歌、聊天、浏览新闻,或是学习其他软件操作,这些都要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孩子上网时间不宜太长,每天给孩子上网时间大致控制在15-45分钟,缓解一下紧张的学习,轻松一下头脑。
二、家长与外界主要是与老师的沟通
全面的了解孩子。多向教师提供些有关孩子的信息:他有什么兴趣爱好、家人的情况等。如果发现孩子学习等方面有问题,要及时反映,切莫等到下次开家长会时再说。老师早掌握这些“信息”,就能早采取相应措施。
跟老师多沟通,定期了解前段时间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各项表现情况,还可向老师咨询些参考意见,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施行家教。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不管是在家庭内部还是外部,沟通都应该贯穿家庭教育的始终。沟通让我们更好的反思,更好的改进,更期待有更好的结果。沟通让我们共同成长,通过有效的沟通,孩子可以得到更大的进步,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家长也可以从中有所体验,建立和谐家庭,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