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隔代教育:如履薄冰
发布时间:2011-05-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勤

       隔代教育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因地域的差异,不少家长外出捕鱼、打工、经商、养蟹,导致陈家镇地区不少家庭把教育照顾孩子的重任落到祖辈身上。在我们开展的抽样调查中获悉约有20%的学生家庭为隔代教育。由此可见,隔代教育在本地区逐渐形成了一股极其重要的教育力量。 虽然祖辈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人生感悟、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但由于祖辈受知识、情感、世界观以及年龄特点等局限。在教育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不利孙辈健康成长的因素。
   现状分析:
一、学历偏低,重养轻教    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文盲率占40%以上,他们根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对孙辈的抚养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因此,此类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与非隔代教育学生有显著的差异。据调查分析在隔代教育的学生中,只有31%的学生成绩为优秀,33%的学生学习成绩为良好,36%的学生学习成绩为较差,而在非隔代教育的学生中,46%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优秀,30%学生学习成绩为良好,24%的学生学习成绩为较差。
     二、过份溺爱,管教不严
  日常生活中,祖辈往往对孙辈疼爱有加,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当孙辈同小伙伴打架时,祖辈公开在自家孩子面前护短,责怪对方,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念,因而使孩子在失去伙伴的同时,也错失了对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障碍,表现为性格孤僻、脾气暴躁、唯我独尊等,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观念落后,方法陈旧
   祖辈因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容易把一些错误的陈旧的观念传播给孙辈,造成孩子思想观念的落后。一些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增加孩子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接受难度。如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应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具有冒险性、尝试性、创造性的探究行为,总是竭力加以阻挠,错失了培养孩子形成创造能力的极好时机。
     四、重知轻能、脱离实际
    只重视知识,不重视劳动等教育,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人格和坚强生活意志的能力,脱离了孩子教育的实际需要。年青的父母在教孩子知识、满足孩子要求时趋于理性,考虑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祖辈趋于感性,忽视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引导,更无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针对实际,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加强孩子的人文教育以提高适应多变社会环境的能力迫在眉睫。隔代教育的现实难以回避,隔代教育的现状亟待调整,只有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和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克服种种负面影响,才能使隔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得到改善,使孩子健康成长。
   指导实施一、明责任、不推脱 
端正父母育儿观念,不轻易将责任推向祖辈。众多有识之士郑重指出父母有教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 是的,父母不应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轻易交给祖辈,即便要将子女托给长辈,也要意识到其不利因素而加以消除。不因工作忙为借口而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的心灵渴望和痛苦埋藏心底,无处释放,造成亲子隔阂,更不能将孩子轻易交给长辈就万事大吉,以此丧失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年轻的父母只要有情点击,合理安排,就能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教有方、管有度(
1)端正祖辈教养观念。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娇惯,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如:刷牙、洗手帕、穿衣穿鞋等,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引导,逐渐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培养独立生活能力。(2)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孩子独立去解决,培养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意识,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3)让孩子感受批评。有些祖辈怕孩子受委屈,不愿意说孩子的不是,造成孩子受不得一点批评。其实,孩子错了受点批评也是正常的,虽然当时孩子的心理难受,但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是必要的,谁能保证他的一生中不受委屈呢?
    
三、多观察、好引导
   祖辈家长往往以单一的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好坏,百听百服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以致不全面地、客观地衡量孩子,无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久而久之挫伤了孩子的自尊,扼杀了孩子潜能的发挥,错失了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创造能力的良机。孩子好奇、好问、好动,易接受新事物,但辨别能力较差,学习意志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根据这一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祖辈应遵循客观规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思想品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健康等,使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满足竞争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需要。隔代家庭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祖辈抚养较父辈抚养有更深的代沟,祖辈与孙辈缺少交流,因而易养成孤僻、寡言的性格,针对这一实际,家长可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请孩子每天谈谈学校、班级发生的事;请孩子为家长讲故事;过民主生活;开展户外活动等。在接触孩子时发现他有优点或进步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激发其兴趣,增强其信心。既使做错也不轻易下结论,予以批评指责,而应以亲切的目光,关爱的口吻耐心询问,如:你为什么这样做?”“能不能做得更好些?等等,给他以反思的过程、回旋的余地,从而充分发挥其内因的作用,尊重其主体地位,感悟自己的得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会导致不良的行为,继而产生不良的后果,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务必重视和关注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尽努力、勤督促(
1)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祖辈可以透过学习成绩来了解、分析孩子的学习状态,并随学习成绩的波动来观察孩子的变化,尽早找到原因,及时与孩子的父母、老师联系,携手教育、协调督促,使其学习上不存漏洞,为事业不留遗憾。(2)督促孩子认真、及时地完成家庭作业。家庭作业是老师针对每天新授的知识要点而设置的作业,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通过批阅学生的家庭作业来了解、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再进行恰时的指导、点拨,从而使学生达到真正掌握的目的,如家长不认真加以督促完成,一则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利学习的进步;二则使老师难以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导致重复教育。(3)根据孩子日常生活常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制度,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