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家庭教育艺术的灵魂“灵活性”
发布时间:2011-05-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林亚

令不少父母感到困惑的是,为了使孩子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下了很大工夫去看一些教育的杂志、书籍,了解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不折不扣地照着做,可为什么收效不大呢?

 

笔者在与家长交谈中发现,有些家长对书上介绍的教育理论、方法和经验不加选择地全盘接受,很少思考是否适合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实际情况。例如,书上说要从小培养孩子大胆勇敢的品质。这对个性比较内向、行为过分谨慎和N4,的孩子而言,加强此方面的培养是适合的;可是对于行为比较鲁莽、做事很少想后果的孩子,如果家长还强调大胆、勇敢就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又如,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这对于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倾向严重的孩子是合适的。如果孩子已经有了不拔尖就难受、就心潮难平的表现,家长还一味催促孩子事事争第一,这就是一种很危险的教育了。恰当的教育应该是其反面,告诉孩子不必过分在乎是否第一,不必在乎结果如何,要体验过程的快乐。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教育理论、方法与经验,是家庭教育艺术的灵魂,也是取得家庭教育成功的法宝。为此,笔者提醒家长:

1.根据孩子的独特性灵活选择教育方法。

许多家长总是把专家的话作为圣经,把他们提出的观点和方法不加选择地直接套用在孩子身上。殊不知,专家往往是针对普遍现象和问题提出一般的解决方法和意见,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虽然这种普遍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的,但并不能保证用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可行。因此,家长如果对其理解不深,不考虑到孩子的特殊性而全盘照搬,就难免因缺乏针对性而失灵。心理学和动物学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对我们家长颇有启发:他们教5只猕猴做动作,其中3只猕猴很快学会了,另两只猕猴却没有学会。是不是这两只猕猴比较笨呢?为了检验这个判断,这些专家换了一种方法来教这两只猕猴做动作。这两只猕猴也很快学会了做动作。换方法的结果推翻了上述判断。此后,这些专家反复多次对许多猕猴做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猕猴的聪明程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教会猕猴做动作,关键是要找到适合猕猴特点的方法。

其实每个儿童的聪明程度也是相差不大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研究还表明,人的学习类型与智能一样也存在显着的类型差异。现已知道的学习类型主要有五种:视觉型、听觉型、肢体型、书面型和群体互动型。“视觉型学习者”是当让他们看的学习内容是以图像的形式出现时,学习得最好; “听觉型学习者”是通过音乐和谈话的声音学习得最好;“肢体型学习者”是当他们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学习得最好;“书面型学习者”喜欢阅读,他们比较容易从书上吸取知识,偏好自己研读而不愿意别人为他们解释;“群体互动型学习者”偏好讨论或大家一起参与活动,他们喜欢交换意见。虽然这五种学习方式每个学习者都使用,但存在着为主的或最高效率的差异。所以,家长要认真观察研究孩子的学习类型,并加以尊重,允许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方式学习,这样才可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正如卢梭所言:“每个儿童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它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家长还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有的活泼,有的安静,有的很独立,有的依赖性强。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适用于同一种教育要求和教育方式,家长只要找到适合孩子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就完全能够使每个孩子获得理想的发展。

2.灵活对待教育理论和别人的经验。

许多家长也感受到“为什么别人都说好的方法对我的孩子没什么用呢?”其实,每一种理论和方法的产生都与一定的文化、社会背景、孩子本身和家庭等方面的背景有关。因此,当它用于另外一种不同的环境中时,往往显现不出效果,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于是,我们便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变化使之适应周围环境。正如我们现在引进西方的许多教育方法时不能完全按照原来的模式,而是要根据中国的文化、环境等因素而改变,使之更适合于在中国应用样,家长们只有在进行教育时看到每种教育方法的理念和要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灵活地进行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灵活地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作为实行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准绳能使孩子更轻松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例如,对于自信心比较弱的孩子,在教育时给予较多的成功感是培养孩子自信的重要手段;如果孩子已经比较自信,此时给孩子适当的挫折,培养孩子“输得起”的性格,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可能更为适合。而且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也不相同,家长们如果能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人手,引导孩子感到学习是自由和自然的,便容易使孩子在自愿、主动的情况下发展。当孩子认为自己在“游戏”时,却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了各种能力,孩子的这种发展应该是比较和谐和自由的,同时也更加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在教育孩子时,如果能顺应孩子的学习方式和表现方式,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果不遵照孩子的学习方式而是生硬地套用各种经验和方法,孩子的兴趣容易被磨灭,更甚者产生对学习的抵抗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有不良影响。可见,不管是用哪种方法,任何僵化的应用必然使孩子的发展走上极端,家长决不能照搬照套表面形式。

3.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灵活调整教育思路和方式。

由于孩子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都会随之变化和发展。因此,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状不断地随时更改教育目标,转变教育策略,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各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而且,如果家长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对孩子进行教育,比起硬生生地改变孩子的发展模式来说,更容易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对孩子进行引导,使孩子的发展比较全面。而如果孩子已经在能力上有了另一种方面的发展,或者他的发展目标已经转移到另一方向,家长还一直沿用某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和思路,这不仅有可能跟不上孩子发展的脚步,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孩子的发展,这样不仅延迟了对孩子的能力培养的时机,也会使孩子感到家长们的教育成为了成长的枷锁,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性格。因此,家长及时注意到孩子的变化,并随之对教育目标和手段进行灵活改变,才能使孩子得到比较平衡而自然的发展。

总之,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能照猫画虎,死板硬套;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各个方面的个性特征,从对各种理论和经验进行总结,在众多方法中综合出最适合孩子的方法,并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断根据孩子的变化而灵活变化,最终形成一套针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们应该始终坚持把灵活性作为家庭教育的关键,灵活地顺应孩子的实际,加以引导,最终使孩子和谐而平衡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