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养成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11-05-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钱红梅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终身受益。要让孩子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家长必须培养孩子养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为他们将来走向成功人生奠定基础。

    1.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其他方面就无从谈起。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小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要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科学的饮食搭配,要求孩子讲卫生,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避免过度保护,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自我生存的基础。

    2.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言谈举止、接人待物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在这方面的习惯形成。因此,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把孩子培养成具备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热心助人、善待弱者的良好修养,不怕挫折、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做事专心、诚实守信等良好习惯的小学生。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当代小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

    3.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生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科学分配时间,做事有始有终,积极主动阅读和自学能力等方面。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后天长时间培养逐渐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家庭成为适合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场所。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今天的家长需要自我约束。例如,不能要求孩子专心学习,自己却和朋友玩牌,如果这样,孩子是不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

    4.及时诚恳地称赞和鼓励孩子的良好表现

    实验证明,在称赞和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比那些在冷漠和指责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有自信心,更有责任感,思维敏捷,做事有主见,心理更健康。称赞和鼓励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是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

    5.家长的日常行为习惯对孩子具有示范作用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某些习惯可以在他们孩子的身上找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避免把这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处处做孩子的表率,给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好的示范作用。

    事实证明,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出自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今天和明天,家长要把理性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为小学生创设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中的作用,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自尊自爱、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为他们迎接未来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