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孩子爱“磨蹭”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发布时间:2011-05-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曹丹

孩子爱“磨蹭”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新华网天津1219日专电 孩子办事拖拉,明明20分钟可以写完的作业,非要磨磨蹭蹭拖上2个小时;孩子爱睡懒觉,每天早上一遍又一遍地叫,耗到不起就迟到时,才匆忙起来,还得穿衣服,收拾书包,叠被子……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遭遇到这类问题,为此,一些家长没少跟孩子着急。

    教育专家指出,许多孩子不懂得珍惜时间,不会利用时间,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很大关系。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关颖认为,家长没必要时时处处催促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自主支配时间。比如规定每天起床时间,前一天晚上让孩子自己上好闹钟,并且事先约定由于自己不按时起床上学迟到了自己负责。如果真的因为起晚了,上学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对于稍微有些自尊心的孩子来说,会从中汲取教训,逐渐养成按时起床的习惯。“这里的关键是要求父母坚持事先的约定,把握好让孩子承担责任的限度,设法调动起孩子自身的积极性。”

    此外,引导孩子集中精力做事也非常重要。有时候,同在一个班的学生,有的孩子很短时间就能写完作业,学得轻松自如;有的孩子却天天点灯熬夜,搞得筋疲力尽。一些家长总是埋怨自己的孩子脑子太笨,其实大量时间是被那些与作业无关的事情占去了。

    关颖表示,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不要一味责怪孩子,应该引导孩子节省时间,比如让孩子自己“掐表”写作业。这样不但有利于调动孩子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养成孩子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的习惯。

    关颖还提示说,家长在对孩子有时间上的要求时,要有意识地学习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在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但非常想出去玩的时候,对于书本早已心不在焉了。这时如果还对孩子说:“再写10分钟”或者“做功课做到几点为止”,孩子会不时地看表而根本没把功课放在心上,就是写作业也会心慌意乱,错误百出。所以在这时,不妨把学习时间改变为学习量。比如“再做一页练习”“再背一段课文”,这就给孩子一定的读书量,使他把精力转向这个一定的量,对时间的注意也就逐渐淡漠了。换句话说,使孩子由“忍受30分钟”的消极态度转变为“有效率地做完这一部分作业”的积极态度。如果家长善于利用,或许比当初所预定的时间持续得更长,而且更有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