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孩子的心理咨询师,从写作业开始
发布时间:2011-12-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春亚
家长经常说:孩子莫名奇妙,不可理喻,搞不懂他是怎么回事,或者简单归于不听话、不懂事。其实,这都是站在大人立场的视角,试问:你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从他的角度去理解他吗?
理解了孩子,搞懂了他为什么会这样,改变孩子不适应的行为就容易了。
筒子们,先从孩子写作业不专心开始。写得不好尽管拍砖!
有很多孩子写作业不专心,这让老爸老妈头痛不已,而且越着急孩子越不专心,到头来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多动”。让我们先来理解吧。
其实一般来讲孩子天生就是可以专心的,看动画片、玩游戏时会专心的让你吃惊。但是为何写作业就不专心呢?这就要像悟空一样摇身一变,化身为孩子,去理解他的小心理、小宇宙!理解了,就有办法了。
我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写作业也是不专心,坐一会儿就想玩一会儿,还拖拖拉拉,找借口干点别的事;要是批评她,她不高兴了,烦躁起来,更是写得别别扭扭得了,好长时间也写不完。
怎么办:批评她不自觉?相当于废话!说她不懂事?没用。还是先理解、读懂她吧。
分析一下,我孩子上学之前没有学习认字,数学也没学过,而且一直是左撇子,刚刚换成右手半年,所以写起作业稍微不是很顺畅,孩子也是有点畏难情绪:孩子是要强的,自己不太擅长的事不太爱干(是常理吧),大人一批评,她就想撂挑子不干了,会更烦躁(常理吧)。另外,写过作业这事儿,还没体会到乐趣,乐趣不多自然不能吸引她(还是常理)。习惯也是个问题,没养成习惯,就不能自动高效地运转(这也是常理)。
找到原因,就对症下药。
理解了孩子,大人先不急了,何况孩子是不想写不完作业的,因为那样会被老师批评,写作业是她自己的事,所以不催她了,稍微督促她一下就可以了。大人不去烦她,就减少了她的烦躁,可以按照她小人家的节奏来,心境就平和了
适当辅助。基础一般,还是需要适当辅导的,让她学得更顺畅,她自己做得顺利的时候自己也美滋滋的;不会的,引导她自己说出答案,有点成就感,逐渐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敢于真诚表扬。尹老师记功簿的方法挺好,另外,只要一点小的进步就表扬,哪怕她专心了五分钟也“毫不客气”地表扬,学得不好的时候也淡化,不批评。奖励她,早些写完(或写完一门)作业答应陪她玩最喜欢的游戏。
不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个星期的事,所以有些反复,很正常。允许她有时表现不好。
如此以来,孩子专心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辅助也越来越少,后来写作业就可以了。看着她专心从容地写作业的样子,真是享受啊。
从常理出发理解孩子,搞清楚孩子问题的原因,再用一些平常的方法逐一解决,最会会有神奇的效果!
不要再说孩子莫名奇妙,尝试着理解孩子的小心思!
理解了孩子,搞懂了他为什么会这样,改变孩子不适应的行为就容易了。
筒子们,先从孩子写作业不专心开始。写得不好尽管拍砖!
有很多孩子写作业不专心,这让老爸老妈头痛不已,而且越着急孩子越不专心,到头来会怀疑孩子是不是“多动”。让我们先来理解吧。
其实一般来讲孩子天生就是可以专心的,看动画片、玩游戏时会专心的让你吃惊。但是为何写作业就不专心呢?这就要像悟空一样摇身一变,化身为孩子,去理解他的小心理、小宇宙!理解了,就有办法了。
我的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写作业也是不专心,坐一会儿就想玩一会儿,还拖拖拉拉,找借口干点别的事;要是批评她,她不高兴了,烦躁起来,更是写得别别扭扭得了,好长时间也写不完。
怎么办:批评她不自觉?相当于废话!说她不懂事?没用。还是先理解、读懂她吧。
分析一下,我孩子上学之前没有学习认字,数学也没学过,而且一直是左撇子,刚刚换成右手半年,所以写起作业稍微不是很顺畅,孩子也是有点畏难情绪:孩子是要强的,自己不太擅长的事不太爱干(是常理吧),大人一批评,她就想撂挑子不干了,会更烦躁(常理吧)。另外,写过作业这事儿,还没体会到乐趣,乐趣不多自然不能吸引她(还是常理)。习惯也是个问题,没养成习惯,就不能自动高效地运转(这也是常理)。
找到原因,就对症下药。
理解了孩子,大人先不急了,何况孩子是不想写不完作业的,因为那样会被老师批评,写作业是她自己的事,所以不催她了,稍微督促她一下就可以了。大人不去烦她,就减少了她的烦躁,可以按照她小人家的节奏来,心境就平和了
适当辅助。基础一般,还是需要适当辅导的,让她学得更顺畅,她自己做得顺利的时候自己也美滋滋的;不会的,引导她自己说出答案,有点成就感,逐渐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敢于真诚表扬。尹老师记功簿的方法挺好,另外,只要一点小的进步就表扬,哪怕她专心了五分钟也“毫不客气”地表扬,学得不好的时候也淡化,不批评。奖励她,早些写完(或写完一门)作业答应陪她玩最喜欢的游戏。
不指望一口吃成胖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个星期的事,所以有些反复,很正常。允许她有时表现不好。
如此以来,孩子专心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辅助也越来越少,后来写作业就可以了。看着她专心从容地写作业的样子,真是享受啊。
从常理出发理解孩子,搞清楚孩子问题的原因,再用一些平常的方法逐一解决,最会会有神奇的效果!
不要再说孩子莫名奇妙,尝试着理解孩子的小心思!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