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决定在扬州兴建一所9年一贯制学校。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亲自在全球为该校校长物色人选。俞敏洪事后回忆:“这一过程非常困难,但我终于遇见了王修文老师,他正是该校校长的最佳人选。”
王修文在美国高校工作多年,曾任职美国杜波依斯商学院国际部主任,兼任康考杰大学国际语言村执行副总裁,与中国各地30多家中小学有合作交流项目。在俞敏洪的盛情邀请下,王修文欣然回国。一年后,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新东方扬州学校)正式招生。如今,该校已发展成为拥有4300多名师生、覆盖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制学校,并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力。
近日,王修文校长的新作《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正式出版。该书尽管以“家庭教育”为题,但书中仍有大量内容来自王修文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和思考,更有他在新东方扬州学校身体力行的创新实践。他大力推行的“快速识字”教学让低年龄的孩子们很早就能大量阅读。他连续5年亲自带领师生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等活动,充分显示了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主张。
小学平均阅读量可达500万字
以往学校片面强调识字要达到“四会”,要求学生“认写同步”,这容易造成学生早期识字负担过重,而科学的方法完全能做到2年时间基本认读小学6年要学习的生字。
王修文发现,在我国现行教育模式下,学校教育往往过多关注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外阅读十分贫乏,“在孩子经历不足、学校文化课学习又很有局限性的情况下,要想让孩子的精神健全发展,课外阅读就显得极其重要”。加之中国孩子进入中学后,往往忙于应对中考和高考,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王修文很快意识到,必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尽早识字、尽早阅读。
为此,王修文在新东方扬州学校创办之初就开始探索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快速识字”教学,目标是让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2年内基本认读小学6年要学习的生字。
在王修文的带领下,课题组的10余位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创新性地开设了7种识字课。同时,教师们发现,现行的教材远远不能适应实验的需要。于是,他们边研究边自编了一套适合儿童学习的《快速识字》教材(4本)。
“快速识字”教学的成果是显著的,实验班学生的平均识字量达2913个,最少的也达到1924个,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1600—1800个的标准。有一半的学生识字量在3000个以上。当学生没有了识字的障碍,他们的早期阅读量就显得异常惊人。“到小学毕业时,我们的学生平均课外阅读量能达到500万字以上,已超过我们初中毕业生的平均阅读量。”王修文自豪地说。
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陈萍曾多次到该校考察和调研,对其“快速识字”教学印象深刻。她曾随机选出该校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读报纸,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的阅读十分流利,“即使偶尔碰到不认识的字也不会影响他们的阅读。更重要的是,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很高”。
据陈萍介绍,以往从教学大纲到教材,片面强调识字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要求学生“认写同步”,这就造成一方面识字量必须加以控制,另一方面学生在早期识字时往往负担过重。而该校识字教学的最大特色之一是“只识不写、认写分开”,这就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另外,由于该校在识字教学中注重情景教学和回归生活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感表达,这就让孩子们在识字基础上快乐阅读成为可能。例如,在一次“扬州的街巷”主题识字课上,孩子们带来了很多图片、贺卡和图书,并面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和说故事,“这样的识字教学和生活贴得很近,孩子们的参与性很高,在识字的过程中有非常丰富的语言交流和情感表达,这样识字效果肯定会很好”。
被动读经不值得提倡
真正有效的阅读应伴随着大量的思考和交流,应该在儿童积极心智的参与下进行。让孩子很早诵读中国古代经典,不求甚解,只是多读多记,这样的方法不值得提倡。
王修文对阅读有深入的思考,“我们非常明确,不能为了识字而识字,我们最终要发展的是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不是孩子能认识多少字”。他认为,儿童在进行书面语言学习时,一定要有生活的认知和体验。如果孩子缺乏必须的语言基础,就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就会出现每一个字都认识,但不能读懂书中的意思。“我们反对强迫性识字,识字活动必须与儿童的认识活动、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相伴随,必须是在儿童积极心智参与下进行的,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关于儿童读经,王修文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指出,有些人提倡孩子在小的时候大量诵读中国古代经典,不求甚解,只是多读多记,这样的方法不值得提倡。“中国古代经典的确有价值,但不是唯一有价值的,也不是教育的出路。读经可以出人才,不读经也可以出人才,这是显而易见的。”王修文认为,中国近现代的进步和文明,更多的是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不是中国的传统经典,“读经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看怎么读、谁来教。如果每天花四五个小时读经,对内容不理解,一味死读,那就很可怕”。对于学龄前的孩子,王修文更是建议让孩子多读有趣的童话、故事,少读晦涩难懂的“经”。
王修文相信,如果孩子被动阅读,可能难以维持,也不能汲取到精华,“真正有效的阅读应该是伴随大量思考的阅读,如果一本书读完之后能有一些交流和讨论,成人能将一些问题引向深入,这样的阅读会让孩子受益颇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