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案例 安全文明上网自觉远离网吧
3月20日,一名青年志愿者在北京双榆树小学计算机室指导小同学上网
据新华社电“网上风光无限好,运用不良添烦恼,合理利用是关键,身心健康最重要。”北京双榆树中心小学五(1)班赵明月稚声稚气地告诉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岳。20日是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日”,这是记者在双榆树社区少先队“安全文明上网、自觉远离网吧”主题队会上看到的一幕。
春意盎然的北京杨柳吐蕊,“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日”巨型气球在当代商城广场高高挂起。青年志愿者热情地向行人发放印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书签、周记、课程表、卡通画册。在双榆树街道活动室,15名离退休的老教师、干警激动地接过“社区网吧监督员”大红聘书,同时,网吧业主庄重地签订了“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的承诺书……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团组织以“安全文明上网、自觉远离网吧”为主题,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
家长说法 还要靠学校正确引导
北京联合大学一名大二女生的家长:我对自己的孩子绝对信任。都是大学生了,她已经具备分辨善恶的能力,如果孩子想不学好,光靠看着她上网也没用。有一次,家里来了个匿名电话,上来就说找凌波仙子,我当时都愣了。后来我问女儿是怎么回事,她说是个网友打电话要约她见面,凌波仙子是她的网名。不能上网交友,这是我对她上网的惟一要求。
如果学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上网,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网络那就更好了。朝阳
上网就知道玩游戏
北京六十七中一名初一学生的家长:别提上网。孩子为这都不学习了。刚开始买电脑的时候,他说是用来学习。咱也不懂啊,后来才知道他天天玩游戏。我和他妈都上班,哪监督得过来啊,假期里他还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也管不了。
我看游戏网站就是不良网站。游戏机厅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这网上游戏怎么就不分年龄能随便玩呢?要是让我看到他上网玩游戏,我非打他不可。要是老师能给我们家长开次会,给我们讲讲啥网能让孩子上,啥网不能上,多给学生列出点优秀网站那就好了。赵宇
先跟孩子讲清道理
实验小校二年级学生陈淡奇的妈妈:我和孩子认真交流过上网的问题,平时也会告诉他一些简单的网络知识,教他识别并要求其不能去登录这些不良网站;要求他不能去网吧。在网络上填报一些申请资料时要先征得家人的同意,不可随意泄露诸如家庭住址、电话等信息。平时一看到或听到一些有关不良网络或网吧里发生的不好的事情,都讲给他听,并和他一起分析。小静
学生意见 电脑还要不要从娃娃抓起
在小学生的课本上有邓爷爷说的话,电脑要从娃娃抓起。而现在一些论调是让孩子远离电脑,远离网络,远离所有有害的东西,要在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里,要在无比的精心呵护下,我们中国的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而我们想想,一个没有一点抵抗能力的孩子就是长大了,在他年满十八周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世界是另一个样子,那会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雷宇
在虚拟世界感觉自信
华工电子系的一位游戏高手小张坦言:在虚拟世界里,我感觉到在现实中不曾有过的自信,由于在游戏里,级别高就是老大,人家就怕你,不敢招惹你,看谁不顺眼就砍谁一刀,所以一玩便不能自拔。
网络游戏除了具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情节外,更重要的是强调一种冒险、竞争和协作的精神。很多同学玩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喜欢很多人一起做一件事情。于伟
重点点击 网络安全措施必不可少
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家长和老师十分关心学生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的问题。为此,美国专门制定了《青少年网络保护法案》。该《法案》规定,不采取措施包括过滤、阻断等技术的学校,不能享受教育费折扣政策。
2002年,美国几乎所有联网的公立学校96%都采取了不同的技术或程序防止学生接触不良网络信息。加强网络安全措施,防止学生接触不良信息,创设一个健康、安全、有序、充满活力而又没有污染的文明的绿色网络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冉福
统一归口管理迫在眉睫
就当前而言,网吧是由文化、公安、工商、电信四部门管理,表面上看是加强了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都看重的是费税的收取,重利而轻责,部门的执法权限交叉重叠,片面追求自身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对缺乏“油水”,但却是最重要的业务管理——网吧的服务对象、经营时间的监管,各部门却又是相互推诿,甚至各行其是,相互抵触,“婆婆”打架,乐了“媳妇”,苦了“孩子”。由此看来,对网吧行业实行统一的归口管理已迫在眉睫。智放
网民教育应纳入正规教育轨道
对青少年网民的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网民教育应该纳入正规教育轨道上来,开设相关系列课程,如网络道德、网络法规和文明上网等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优点,同时也知道网络具有的潜在威胁,明确在网上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宣传、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王岩
老师观点 网络是一个宽松的沟通环境
朱永平是一所实验中学的班主任,是该校网站“文学与读书”和“国内外时事”版的版主。朱老师是真名上网,在网上“我评朱老师”、“再评朱老师”、“我眼中的朱永平先生”……帖子随处可见。其中有对他教育教学的充分肯定,也有对他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评的,当然不乏一些纯属玩笑性质的善意调侃。
朱老师说,正是这个虚拟环境造成了网络交流的平等、开放、自由和宽容。而平等、开放、自由和宽容不正是我们所孜孜以求的教育环境吗?我们原来只是想着这个环境是远离生活实际的理想状态,我们常常做的是将希望寄托在外界客观条件的改变上,却忘记了我们自身应该做什么。我想起了魏书生先生的座右铭——“改变自我,天高地阔;埋怨环境,天昏地暗。”只要你自己去努力,去营造,理想的教育状态就在你面前。如果把我们在网络上表现出的良好心态带到日常教学中去,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将会是另一片天地,教育的理想就可以变为理想的教育。
感谢网络,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宽松、和谐的沟通环境。张闻
警惕网络游戏变成“海洛因”
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李老师指出:大学生过度沉溺于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身心都有负面影响。首先,由于玩网络游戏时大脑处于高度亢奋状态,长时间后玩者就会感到疲劳异常,甚至出现神经衰弱;其次,由于玩游戏时眼球及调节视焦的睫状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会导致眼睛疲劳,使人感到视物昏花、眼干、眼涩、眼胀,严重的会导致角膜炎和暂时性失明;另外,过度沉溺还会使人产生幻觉,反应能力变差。大学生一旦沉迷其中,会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与毒品海洛因的成瘾特征极其相似。
网络游戏本身并不具备破坏性,大学生们应该把握好尺度,警惕因过度沉溺而使其变成“海洛因”。 张尔
老板说吧 驳“上网影响学习”
你问我生意好不好?你看,我这网吧里座无虚席、人头攒动,稀饭自然是有得喝的了!什么?你说学生上网影响学习?学校周围的网吧影响了学校的正常学习秩序?这可是天大的冤枉。
说“上网影响学生学习”,是一种错误观点。其实,在电脑网络普及的西方,几乎每一个孩子从念书开始便拥有了自己的电脑,但却没见谁因电脑放弃学习乃至被劝退、开除并走上犯罪道路。倒是有了电脑之后,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愉快,自学的成分大大加强。曾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报道,美国四五年级的学生均能熟练地使用电脑,不仅能上网查阅所需的学习资料,还能利用电脑模拟“总统大选”、“跨国生意”等操作性很强的案例,而孩子们平时交换作业,交流学习经验,也用电子邮件或网上寻呼。看来,只要教育引导得好,上网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能促进动手动脑的能力。
就拿你们认为“无聊”的聊天来说吧,不仅需要较快的打字速度,而且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据聊过天的人反映,其写作水平在“聊”之中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他如检索、链接、收发电子邮件、BBS、OICQ等,要学会使用也必须掌握一定的中英文、数理知识;而高层次的,如制作网页、编写程序等,那就更得要深入学习、努力钻研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遍布城乡的网吧正在为我们国家培养IT后备军,你敢说十年二十年后,这些泡网吧的小网虫里不会飞出几条叱咤风云的e“龙”来?
编辑: 吕峥
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