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扬起自信的风帆
发布时间:2014-06-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余京艳

 案例:        

        班上有一位小男生叫小何,他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时,他只是默默地坐着,课上思想集中不起,眼神总是游离于窗外。课间老师让他做点事,好像没听见似的,坐在座位上无动于衷。值日工作总是要有人提醒。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我了解了孩子由于从小性格内向、专注在自我世界里,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小何同学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是因为他的心理有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走出这个阴影呢?
 
个案处理:赞扬让他走出自卑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班主任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洋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端正思想,正确引导
 
       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他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课上多创设机会,鼓励他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他旁边,告诉他,其他同学也和他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师爱是教育的基础”,为了去除小何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我们的小何今天坐得真端正!”“我们的小何同学回答问题真响亮”“我们的……”在有意无意的语气中,全班同学看成一个整体,小何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每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时,就给奖励一颗小红星,满十颗小红星奖励一本本子。当他拿到第一本本子时,终于开心地笑了,上课也能积极举手发言。渐渐的,小何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3、参与管理,自信自强
     在班级中,我提倡“班干轮换制”、“组长负责制”,让学生充分自主,不断自律、自信、自强。在经过一番激励之后,小何也积极投入到各项自主管理中来,从班级的小组长开始,他对自己、对同学、对事情的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不再沉沦在自卑之中,更多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自信、自强。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小何脸上露出了笑容。
 
4、重视家庭,提高能力
      小何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及时与他的父母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小何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我们要为自卑的同学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到家里,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递茶、剥糖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
  
5、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他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行为能自律,态度积极多了,学习有了自信。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上课能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我的思考:
       面对小何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因而,针对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老师,同伴上来,最终消除与所有人的隔阂,乐于接受教育者的教。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