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疏导 树立信心
发布时间:2014-06-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亚娟
耐心疏导 树立信心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1、小乐,女,8岁,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没有良好的劳动意识,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同学们讨厌她的习惯、做法,看不起她。
2、个案的家庭情况
父母都忙于经商,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可是本身的教育能力不高,再加上她们经商的缘故。平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
二、 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近观察,我发现小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2、集体的排斥。小乐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作业做错了,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她。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她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她对自己也失去信心。
3、教育方法的粗暴。 虽然祖辈对小乐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对她的学习期望又很高。她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应该弥补她们的缺憾。因此,她们对小乐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她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采取的对策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她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
1、 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她的不良表现,还得从她的家庭入手。首先,我利用家访,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她自己去做。”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其次,当我了解到她只是在人多的客厅做作业时,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她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这样,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她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我发现小乐虽然经常犯错误,但她依然有向上的愿望,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跑步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做错事敢于承认,上课也会积极发言……所以我们可以发掘她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她进行再教育。
3、 引导集体关注她,接纳她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她的正确的交往能力的时候,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助她在集体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4、 尊重和信任她,正确看待“反复”。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努力。对她来说,只有信任她,才能得到她的信任。信任她,也是尊重她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她自暴自弃的心理。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女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她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了。她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