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3-0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叶
案例: 曾伟 (男 / 10岁) 性格开朗,淘气贪玩、不守纪律;待人热情,但不知上进, 学习基础较差,家庭作业从不完成。曾伟经常是老师批评的对象,但时间久了也就“刀枪不入”了。于是私下里我对他说:“曾伟,我知道你不愿做家庭作业,现在老师就解放你,特许你可以暂时不做家作,但你得给全班同学说个《爱迪生的故事》怎样?”经过我的鼓励与指导,几天后,他终于能上台讲了长达三千多字的《爱迪生的故事》。在同学雷鸣般的掌声中,在我的大力褒奖下,曾伟喜悦而又自信的走回了座位,当天的家庭作业我要求写个听后感,第二天,我竟然见到曾伟久违的作业本。经过我的修改,他的日记首次贴在“优秀习作栏内”。文中写到:“十二岁的爱迪生因为做实验被打聋了右耳,可他仍坚持做实验!我也快十二岁……我一定要以爱迪生为榜样,努力学习,为自己争口气。”看来爱迪生鲜明的形象激励着他,使他思想有了一定的转变,我又趁热打铁开展了“英雄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的筹备,他表演的“童第周”的形象获得了最高评价。此后我又陆续向他推荐了《梅兰芳学艺》《自学成才的华罗庚》《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等名人勤学苦练的故事,还让他和身边的榜样直接接触,如让他采访所敬佩的老师与长辈,与上届班长学兄通信,安排优秀生和他同桌,让他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得到发展的动力。我关注他点滴进步,及时对他进行一些鼓励性的暗示,帮助他克服以往的一些不良习惯……现在,他终于从厌学的散漫里走向勤学的坚持中,作业上不懂的问题也能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自觉性不断增强,成绩也稳步提高。
【反思】每个班都有像曾伟这样的“头疼学生”,他们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品德存在缺陷……面对这样、那样的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语重心长的说教、严厉的批评难免老生常谈,令他们反感。原因就在于这种灌输式说教往往居高临下,迫使他记住的只是道德知识,因而很难让他真心接受。对曾伟的教育,开始我就避免站在他的对立面,对他不做作业的缺点我采用以讲故事为条件交换,不动声色的将他引入故事教育中,给他以自尊、平等的心理需求。其次,利用道德榜样激励是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特点,因为越是调皮的学生越是充满好奇,富于幻想,对具体形象的材料感兴趣,榜样故事常常有具体的情节,富有戏剧性或探险性,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能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进而与人物对话,体验到为他们所接受的价值观念。教师应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通过开展向“名人学习”、“向敬佩的人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等系列实践活动,明确目标、具体落实。在学习模仿中学会逐步命令自己,掌握自己,迫使自己去做应该做的事情,产生自我锻炼意志的决心。偶尔坏的习惯、不良情绪再次回潮时,教师利用适当的情境刺激,嵌入孩子脑海里高大的榜样,充满感染力的话语就会唤醒迷失的心。鲜活的情境再次起到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在逐步坚持中形成稳定的意志品质。榜样示范、情境教育、马克思的“实践论”是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曾伟的转变也让我看到这种做法的可行性。
许叶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