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耐心教育,倾注一片爱心
发布时间:2013-0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余京艳

 

案例:
      班上有个男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行为散漫,无组织纪律,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在课堂上有时很活跃,反应敏捷,有时上课走神,常跟文具用品“交朋友”,而且作业较马虎,字迹也比较潦草。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位学生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但和现在的继母关系也不怎么好,经常吵架。这个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做过手术声带受损几乎不能说话。这些对其影响比较大,。再加上他本身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使其对父母产生一种叛逆心理,尽管现在的继母也督促其学习情况,但他不大接受。父亲就把他放在辅导老师那里,在学习上基本不管不问。
采取措施:
    一、从关心爱护入手。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责备他,也没有鄙视他,而是给了他更多的“偏爱”,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都是加倍的关心他、爱护他,开始我先抓住课间休息的时间找他谈心。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学习和父母对他的爱等,在此基础上与他家长多次交流,配合家长进一步对他进行教育。从中也让家长了解到他有什么心里话就愿和老师说。但当时我很欣慰,同时我也想到教育也成功了一半。
    二、有耐心。我知道一个学生思想水平及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次教育,一次谈话所能及的,而要靠多次,多方面一直反复的教育。对待周晨,我反复抓,努力找机会去关心他,其中我做到“三不”:不急,不火,不粗暴;让他感觉到了学校的爱,教师的爱是永远的。教学中发现一点的进步,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同时在给他指定一个更简、更新的目标,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由于先天条件、环境及学习上努力的不同程度,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不平衡,耐心教育,倾注一片爱心是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后进生的转化不仅需要有教师的爱心,还要坚持耐心教育。耐心教育,就是对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反反复复地进行教育。有的学生经过教育耐心教育,思想、行动上有所转变,但过不了多久,又“旧病”复发。为此,我本着“耐心教育,倾注一片爱心”为宗旨,定期做到“查、观、问、考”的办法指导后进生进行自我教育,并做好跟踪教育,及时纠正错误,致使该生完全变好为止。我根据每个后进生的特点,从尊重、爱护、鼓励等方面去启发他们,使其在学习、生活上充满信心,争当先进,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我还经常与他家长联系。我报喜不报忧,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告诉他家长,那样他家人也很高兴,回家后他能受到父母的表扬,一天天学习积极性变大,进步也很快。
反思: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仅仅是老师一个人的事,需要家长、学校和教师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成功教育表明:任何一个学困生,他们都有成功的愿望,只要我们潜心发掘他们的成功潜能,采取恰当的方法,他们都能逐步走向成功!作为教师要相信学困生也能成功,并给予他们无私的爱。把师爱,转化成影响学困生迈向成功的切实行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