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当了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经历了各种培训后。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一个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更需要我去规范和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案例:
这学期接到三(4)班。在班级里,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令我头疼,尤其是那个叫殷波的学生。他是一个较聪明的孩子,但上课听课精力不集中,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他的这种行为在班里影响很坏。于是,我找他谈话,他口头上答应了,可还是不改。
为了深入了解这个同学,我首先与他父母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家庭背景。父母在外地打工,他从小一直和爷爷和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平时没法教育他,而他又不听他爷爷奶奶的话,所以经常我行我素,不愿意学习。我从父母亲的讲述中了解到他有教强的自立能力。于是我又一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在心里怨恨父母亲,认为父母亲对他的关心不够。针对他的这一想法,我列举了父母亲关心、疼爱他的许多事例,让他逐渐打消对父母亲的误会,并且我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能过度的依赖别人。我还常常找他聊天,想方设法跟他交朋友,我有意让他参与学校和班级的一些活动,让他找回自信。当他有点滴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
反思:
一、以生为本。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留守儿童更需要我们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学互助。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他和优秀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在快乐中学习、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