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转化后进生个案记录
发布时间:2013-01-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张晓丹

 

转化后进生的个案记录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该班四十八人。绝大部分同学学习成绩好,纪律也好,但也有个别同学无心学习,纪律散漫,在各方面都表现较差。李小露就是其中一个。我把李小露同学作为重要的转化对象,努力使她从“后进生”行列中走出来。下面就是我引导她走出“后进生”行列,走进“优生”行列的教育案例。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李小露     性别:女     年龄:十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差。
2.思想方面:思维怪异,自卑而又自尊,缺乏进取心,贪玩游戏。
3.性格方面:倔强、固执,但又有依赖和惰性心理。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
4.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5.处事方面: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从以上的问题和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出李小露同学已经处在“后进生”的行列中,并且排在队列的前面。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李小露同学是独生女,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她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碍于面子也放松了对她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她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
四、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李小露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后进问题来源于内因和外因,即自身内在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社会的不良影响等外部环境因素。
(一)内因 
1.自身内在的因素:她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成绩差。
2.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怪、不究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
(二)外因 
1.鉴于她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她的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愿意不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3.面对学习的持续不良,老师和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往往是讽刺挖苦,指责训斥。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根据李小露内因和外因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她是会有改变的,是会从“后进生”的行列中走出来的。因此,我想方设法开导她,引导她,使她尽快走出“后进生”这一行列。我所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如下:
1.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多指点使她觉得老师在关心、爱护她,这样她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关心班级,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鼓励、支持、帮助她克服懒惰、不动脑的习惯。鉴于李小露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我就帮助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等,见到她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肯定、鼓励,使之坚持不懈。
3.她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她分析错误原因,让她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不放松对她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她真正理解教师对她的关爱,有利于形成她良好的行为规范。
4.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前提。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她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她,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她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她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她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她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5.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她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她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她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她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6.多方协调,不厌其烦。多方协调,不厌其烦,是信任与赏识教育后进生的重要一环。根据她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性,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她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对她的教育,我做到了不厌其烦,这样,促使她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六、教育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具体教育转化工作,李小露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现在她,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尽力。她已经从“后进生”行列中走出来了,正在大步走向“优生”的队列。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张晓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