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后进生转化案例
发布时间:2013-01-2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王红梅

          一·个人的基本情况

小东,男,7岁,一年级2班学生。刚上小学一年级时,差不多一个月还是停留在幼儿园的状态: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讲话或骚扰别人,违反课堂纪律,受到批评后情绪不稳定。下课喜欢和同学打打闹闹,做危险的游戏,喜欢说谎。
二·寻找原因
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基础比较差,关键是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孩子专挑对自己有利的话来听。找妈妈了解情况,妈妈说他们属于异地通婚,很多风俗习惯不一样,孩子从小爷爷奶奶带大,灌输思想不要被人家打了,有谁跟你动手你要打赢,要跟爸爸亲,不要跟妈妈亲,她打骂不得,有一次他的脸上有一道淤青,他爸追问是不是妈妈打的,还交代以后妈妈打你告诉我。找他爸了解情况,他爸说妈妈平时对孩子不上心,管的少,现在老人家也不理啦,要他们两个自己管教,很辛苦……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双重性格的孩子。
三·解决方法
(一)与父母进行沟通
1、分别单独找妈妈爸爸谈话:了解他们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很好,就是教育孩子存在很多分歧,很烦恼。单独找爸爸谈话,爸爸的意思也差不多。
2、 把爸爸妈妈一起叫来,告诉他们,教育孩子方法观念一定要一致,把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小东还不是少先队员,可是自己戴上了一条红领巾,问他说是爸爸给的,叫妈妈来学校,有说是姐姐给的,后来又说是地上捡的、同学给的、车上捡的……起码说出十几个出处,简直是谎话连篇。爸妈也感觉事态的严重,互相沟通表示要一条心教育孩子。
3、那段时间,通过电话,校讯通等手段密切与家长的联系,了解情况,指导家长有步骤的教育。给小东多些关心、鼓励,关键是口径要一致。尽可能满足他的合理的需要,并帮他改正。
(二)调换位置,鼓励为主
对小东的教育,采用正面强化方法,虽然他比较高大,可是让他坐在第一张桌子,时刻在老师的注意下,利用一切机会表扬他,比如给予“好棒”字样图案的奖票、微笑、点头、称赞和竖起大拇指等。用奖励的方式,使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去。例如:小东每次发言,每次较好的作业,一点一滴的进步,立刻给予微笑和表扬,课堂上尽量少批评,运用身体语言,打眼色,唤起他注意。和别的科任交流沟通一起对他下功夫。
四·辅导效果
1、品性有所改变
基本没有打架现象,不再故意捉弄同学,还主动帮集体做事。
2、行为有所改观
大家已看不到他懒懒散散的样子,喜爱校园生活,对学习增加了兴趣。下课后常找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带给大家惊喜。
3、自信心增强,情绪稳定
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自信心训练的效果明显,课余,大家常能听到他的歌声和笑声。恢复了小学生的天真活泼。情绪比较稳定,基本上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只要老师有奖励,回家都会向爸妈汇报,想着积极的状态发展,身心发展呈着良好上升的态势。这学期还光荣加入少先队,真正戴上了红领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