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后进生转化案例
发布时间:2013-01-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勇璐琰

 班上有个叫小宇的学生,真可谓“年级名人”。开学的时候,几乎每一天都会在他身上发生一些“惊天动地”的事,让我这个新手更加手忙脚乱。不仅如此,这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很差,只要老师的视线一离开他,他的手和脚马上就开始活动,一刻都不能停歇。结果可想而知,小宇的成绩慢慢成为班级垫底,拼音基础知识不扎实也导致他的识字学习比别人慢一拍。  

  有一天下午放学,我带着他爸爸回到教室,说起了他的种种事迹,他爸爸笑了,似乎早已料到,直截了当地说:他肯定是全年级最调皮的孩子,没人比得上他!我愕然,这样的态度并不像父亲应有的,他爸爸看出我的疑惑,解释道:他不是我的亲生孩子,是他妈妈带着嫁过来的。我对他好是应该的,却不敢放手去管教他。原来如此,我见过他母亲,很随和的一个妈妈,数落他的时候都是温温柔柔的,总以为他爸爸是严父,却不想是这样的结果。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眼光,我发现,当我试着让他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当我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的时候,他总是很认真地完成我的任务。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改变和进步。  

  孩子行为的偏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一开始,我采用摆事实,利用浅显的道理引导,使他认识到;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学校有学校的规定,上街走路有交通规则,进超市买东西要付钱才能拿出去,否则社会就乱套了。同样,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行的。经过多次引导,他的我行我素、随意性有所改变。另外,每次小宇犯了错误以后,我都及时找他谈话,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有一次他出手打人,事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某某叫他打的。我告诉他,随便打人就是一种不对的行为,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知道它的对错,不动脑子就去做,和傻子可没什么两样。以前不懂做了错事,老师不怪你,以后再这样就是明知故犯了。后来,他打人的坏毛病慢慢地改正了一些。再者,对于小宇的每一个细微进步,我都在家长面前予以表扬:“很多天没有听到你打人的消息,真让我高兴!坚持!”“这么难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了,你真棒啊!”“你今天课上听得可真认真,一定学会了很多知识吧。”这些话语虽然普通,我却从孩子的脸上看到了微笑和自信。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任何教师都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迅速,并充满自信。”后进生之所以没有信心,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症结。我们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就必须把他们心中的结打开。因此,教师首先要和他们形成良好的帮扶关系,相信后进生,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要多和他们交流沟通,适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成为他们的朋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