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不要让爱心成为“伤害”
发布时间:2013-06-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陆静

不要让爱心成为“伤害”

三2班 陆静
做班主任工作很多年了,一次次地登记班级学生基本情况,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外地流动儿童的比例越来越多了,说实话,一直挺喜欢教外地学生的,虽然说,外地流动儿童大多行为习惯较差,但相对而言,我所接触的许多流动儿童朴实、肯吃苦、自理能力强,可能是“穷则思变”的缘故吧,他们没有那种娇生惯养的优越感,让人不由对他们产生怜爱之心。
但是,流动儿童从农村到陌生的城市,从行为方式到内心调适都要经历一个起落的过程,加上家庭收入不稳定,居无定所,有的甚至频繁搬家、转学,使得流动儿童的心理常呈现出消极自卑、缺乏自信、孤独自闭、焦虑恐惧、叛逆反抗等特点,所以,对于流动儿童,教师更加需要付出爱心、耐心、真心,以心换心,使流动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同沐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得接收那个班级时,他们四年级,照例,班里本地学生寥寥无几。
刚开学,一个孩子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个女孩有个让人过目不忘的名字——温美玲,可能是这个与我喜欢的明星一样的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吧,我开始便特别关注她。我发现有着这样时髦名字的她穿着却朴素得近乎破烂,在这样的时代,即使是在流动儿童中,她这样的穿着也还是显得格格不入的。而且,她上课从不举手发言,但我知道她并不差,因为每次点名叫她回答问题,她总能答上来,只是声音很低,缺乏自信。总之,外表清秀的她如一朵静静开放的小花,不事张扬,却始终默默地努力着,作业本上字端端正正,正确率很高,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只是和其他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同的是,她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要交钱的活动,她一概不参加,她身上也没有一般优秀学生那样的自信,甚至傲气。
我意识到这个女孩肯定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果然,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她是个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妈妈因为身体残疾无法工作,全靠爸爸打零工赚得的可怜的工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更让人揪心的是,妹妹是先天性心脏病,经常性的治疗已经使这个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
了解到了这些,我明白了,为什么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代的她却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而且总是那样郁郁寡欢。
我决定帮助她。
    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游时节了,听到要去秋游的消息,同学们兴奋得一个个像等待出笼的小鸟,虽然是自愿参加,但在宣布秋游计划的第二天同学们就破天荒地把秋游费全部交齐,而她照例又是班里唯一一个不参加的孩子。我知道她是为了省那几十元钱,于是我把她的情况在班里讲了,并呼吁同学们帮帮她,让她也能参加集体活动。可能是同学们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天生带有一种好感吧,同学们纷纷要求捐出自己的部分零花钱为她交秋游费,班长更是热心地组织捐款,人多力量大,同学的捐款不仅足够交秋游费,连秋游时的零花钱也为她准备好了。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她不仅没有接受同学的捐款,而且第二天就自己带来了钱交了秋游费。
    天冷了,看到她身上既单薄又破旧的外衣,我想到了女儿穿不下的羽绒服和几个棉袄,还挺新的,不如拿来给她吧。第二天,我就把女儿平时穿不下的一些衣服,挑选了比较新的带到了学校,为了照顾她的自尊心,我特意等学生放学回家后,把她单独留下来,跟她说明情况后送给她,本来认为自己做得应该算是比较合适的了,可她竟然冷冷地来了一句:“谢谢老师,我有衣服。”这让我感到很意外,因为原来也曾给贫困的学生送过衣服,他们总是非常高兴。我意识到这是个不一般的孩子,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但窘迫的生活却让她在同学间感到自卑,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她不得不像一个刺猬用浑身的刺保护着自己……毕竟一个有自尊的人在接受别人帮助时要比帮助别人需要更大的勇气。也许有时候爱心对这个孩子的幼小心灵太过于沉重了……
    看来,要帮助她不能采用这种简单的方法。不能让她觉得自己正在接受别人的施舍。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失去右臂的乞丐来我家乞讨,我的母亲没有直接对他给予施舍,而是让乞丐通过劳动得到了自己应有的报酬,也正是母亲这种“高贵的施舍”,让他明白了残疾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成功,从而改变了他的一生……
    的确,我们需要付出爱心,需要同情他人,但在付出爱心的同时更需要给人以人格上的尊重,尤其是这样的孩子,更加需要我们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而从文中睿智的母亲身上,我们不是受到不少启示吗?
于是,我表面上开始像对待其他孩子那样对待她,只是暗暗地更加细心地观察她,我发现,她的字写得不错,而且,每次写字课,由于她能定下心来观察、模仿,她的钢笔字进步很快,我便让她参加书画比赛,没想到第一次参加比赛,就得了全国规范汉字比赛三等奖,当我把荣誉证书和买的学习用品以奖品的方式奖励给她,并感谢她为班级做出的贡献时,我终于看到了她那久违的笑容。接着,广播操比赛领操;黑板报小组核心成员;英语课代表……一项项工作开始交给她,本身她就是个聪明、刻苦的孩子,她果然不负众望,各项工作井井有条,而作为奖励,她也欣然接受了对她的各种物质上的帮助,她变得开朗了、自信了,期末考试时她居然得了全班第一,同时,她也拿到了我为她申请到了500元贫困生补助,当然,她只知道这是学校发给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学金……
现在,每次看到贫困的外地流动儿童,我眼前总能浮现出温美玲——这个孩子那灿烂的笑脸。想到由于自己工作方法上的简单而差点伤害了她,就感到心有余悸。这件事将成为我工作中的一面镜子,让我时刻自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让自己的爱心成为一种“伤害”。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