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轻轻地,扣开心灵之门
发布时间:2013-06-2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潘兴芳

 

逝者如斯,时光流转的飞快,转眼我们班的学生已经六年级了。我时常还能想起他们刚入学时的情景,这一切都清晰得如昨天一般。
为了让我的学生们都能像花朵一样灿烂地开放,这六年来我就像一个认真得甚至有点儿固执的养花人那样悉心地照料着我们班的33朵小花。由于六年的相处我甚至比学生的父母还要了解他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们其中一部分聪慧机灵,但是也还有一部分是敏感暴躁。而在这一部分中,我们班的小H是格外突出的一个。
陶行知先生说过 :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而我的方法就是通过对他们做详细的跟踪记录来研究转化的措施。
在这个过程中我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这迫使我不断探索,研究转化后进生的艺术,扣开他们心灵之门,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道路,我也能从中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无穷乐趣。
下面从四方面谈谈我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跟踪记录的。
一.细心观察,随时记录
在我的讲台抽屉里有一本小工作笔记,上面记录了许多学生课上课下的表现。其中最多的当数小H了,小H是我们班很特别的一个学生。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刚入学的时候各方面行为习惯都很差,学习上比较困难,没有表达能力,即使弄懂了一点问题也无法用语言组织表达;脾气极其倔强,绝对是硬的不怕,软的不吃。决不能受一点儿委屈,性格比较叛逆。
这样一个学生如果不好好引导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决定要对他做一个后进生转化的跟踪记录。我每次课后在工作笔记上记下他当天不守纪律的表现,学期结束后再整理,分阶段进行分析后总结再誊写在固定的本子上,这一做就是六年。
摘录片断:
……99年(二上)
915    作业拖拉严重,有三项作业需要在学校写完的都没有写。
916    昨天的三项作业回去写后,今天一本也没有交。(说是没带,实际上是没写,偷偷藏起来了)
……
1010   不读书,趴在板凳上写字,玩尺子,嘴里咬着书夹子。随便插嘴,发出怪声。
1124   管别人闲事,在上课或做眼保健操时,不顾全班安静下来,仍然跳起来大叫,破坏纪律,屡教不改,一直不肯闭眼,歪着身子做操。
1126   上课不止一次把文具盒碰掉在地。因为他给他们小组扣了不少分,组里的同学都很不满,他居然还很骄傲地和他们挥挥手。
……
这样的记录可以帮助了解他的一些行为习惯,从中找到一些解决的方法。我在一、二年级之后也做了一个总结:1、转差的方法多半是对他的课后教导或是与家长面谈。2、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尽管我讲得很耐心,好象当时他也听进去了,但不能保持,说了就忘,顶多可以维持半天。3、他的家长教育方法也不对,就是打骂。打得厉害了,他就好几天;不厉害的话,他也无所谓。于是决定换一种方法——“谈心法”,以往和他谈话从来都是站在老师的角度,这次打算换个角度——朋友。
摘录片断:
……
1122   1、我有些不习惯,看到他做了那么多的错事还不能批评他,得先从他生活中慢慢谈起,他很意外,有点儿茫然。
        2、把教室前门的钥匙给他管,他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高兴。听说他下午来的很早,还把整个教室打扫了一遍,并排好了课桌椅。我好好表扬了他一通,在全班上。
……
    我的办法初见成效,原来他身上还有发光点就是爱劳动。给他管钥匙的第二天他一早就来了,一个人拎着纸篓子去包干区捡树叶。作业也能及时完成,我满意地在记录里写下了这一条。
二.耐心诱导,注意分析
    后进生的“后进”还在于他的反复性,时常是好几天然后就恢复原状。小H也不利外,在上次第一阶段“谈话法”实行了几天之后便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开始我也觉得十分失望与束手无策,但我仍详细地做了观察日记。
摘录片断:
1127   今天小H表现出以往的一切毛病,非得每次提醒无论是上课、下课、写作业、做两操的时间。虽然我每次提醒他都是极其耐心、和蔼的态度。他似乎一点儿也没有紧迫感,爱搭不理,完全无所谓,很艰难。
1128   今天眼操又不做,屡教不改,怎么好好讲也没用。吃瓜子吐在地上,当别人指责他,他还很凶的回头讲:“要你管啊!别人不知道啊!”昨天他开门来迟了,别人批评他,他说,他不想干了。
……
1130   我说的所有的话,他都要反驳插嘴,管别人闲事。上课不停动,非常厉害,一点儿也管不住。
124   早上去捡树叶别人都干活,就他们一人坐在一旁袖手旁观,一片树叶也不捡。别人都没走,就他一个人独自跑回教室!
127   上课做眼操时,每一节都要提醒,还不停地咂嘴,发出怪声,我写字时他不停地伸头看,我只要一写字他就站起来向讲台看。
128   活动课上,排队不停地踢别人,就连出列了之后仍不停得踢。要他去办公室,他硬是不去,还哭。(这种哭决不是因为害怕或是后悔的哭,而是一种充满叛逆深深的仇恨的哭!)他哭着,很不服气的。嘴里不停地小声骂着脏话,气极了的样子,眼睛里射出冷冷的充满敌意与仇视的目光。
……
我认真研究了他的一系列行为,进行总结。“谈话法”一旦超出了新鲜的时间范围,就进行地相当吃力,我的“宽容”变成了“纵容”。他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起来,在他眼中“老师=姐姐”,可以目无尊长,可以讨价还价。反正就是犯了再大的错,老师也不可能怎么样,都会好言好语的劝说,还有什么可怕呢?
看来教育学生时,老师还得有一定的权威性。于是我和校长共同配合对他进行教育,我们分派好角色——校长唱“红脸”我来“白脸”。由校长先单独严肃地和他谈话,他有些害怕。我在一旁周旋,不时地帮他说说好话,令他觉得我是站在他一边的。鉴于校长的威慑力,他有所顾忌。
摘录记录:
1220—25上午保持了三天半的时间上课表现不错,一旦发现小毛病,经提醒后可以改。但仍克制不了。
12   H由于又开始反复,再次去了校长室,心中十分不服气。那天为了防止他反复地过于频繁,故定下以后每周24去书记室报到。
14   自己果然按要求去书记室。校长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表扬了他,并且拿出自己的一支新笔做为奖品送给他。他十分开心。
14-9   考试前几天的复习状态良好,抄作业的速度也有明显提高。我一边抄题,一边鼓励几个写字慢的学生相互比赛,效果很好,所有人都在全神贯注地抄题,他甚至不但抄好还写好了,而且不想以往那样讨厌学习,想写了。
当我嗓子哑了,不说话时,但仍有别的学生讲话,他竟能大声指责别人:“不要讲话了!老师嗓子都哑了!”
对于小H的进步,我很高兴,同时也在提高警惕,毕竟小H是个很特殊的孩子。对待这类个性较强的学生,老师不能因为他们的反复而放弃,需要更加耐心的引导。
三.沟通心理,转化人格
通常后进生都是寂寞的,他们不愿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由于小H的家长对学习督促的十分严格,他的成绩还算中等,不过文体方面就落后一些了。一次在体育课上,小H始终不会跳长绳,情绪很低落,我在办公室门口远远地看见操场上大家都在跳绳,只有他一人孤独的坐在边上看着。他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他也许默默在一旁看别人跳,自己想跳可有不敢跳——怕别人嘲笑;他也许每次上课都这样,以后比赛更是不会参加;他也许会考虑以后课后躲开那些跳绳的小伙伴;再也许一个人的性格由此养成:内向、孤僻、冷漠、自卑。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在于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有时候,事情本身小而又小,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却无法估量,一次失手也许只是打碎一个瓷瓶,一次失误,却有可能揉碎一颗心,永没有补救的机会。
我怎么能让这样事情发生?于是我走到他身边,特意把跳绳不大熟练的学生集合再一起,单独用一根绳子练习。我让小H也加入,他开始不愿意,但在我一再的鼓励下也加入了。我一直陪着他练,给他打气。渐渐的,他掌握了规律开始会跳了,脸上也露出兴奋的表情。无论他以前做过多么令我生气的事,但他此刻的样子仍是可爱的,也是令我欣慰的。从此每次跳长绳他都很兴奋,跃跃欲试的,积极参加长绳比赛。
四.观察表情,变化角度
孩子的脸是多变的,小H的脸上少说也有15种表情,我可以轻易从他的眼睛之中看出他的想法。比如他常哭,但哭的意义是大相径庭的。有时候他嘴里虽然承认了错误,但心里并没有承认,这些我都能看出来。
摘录记录:
514   下课后,无缘无故地哭,当老师询问时,还推桌子,不写作业,嘴里不停地骂脏话!值日也没做。
518   上早操,小H说有人打他,就在队伍里打闹,不做操,还哭,并且不听劝说。上课时故意坐在教室走廊上,老师叫了三次,他才坐出来,嘴里还说:“烦死了!”并且挑衅地不读书。
……
929   作业又少写,说是因为找不到语文书就不写,字典也不查,第二天来补。中午一直没有补好,留下来的时候大哭不止,故意以哭来示威,越哭越厉害,并且字写得十分潦草。
……
我发现有的时候,他哭是表现他的极度不满。当他眼睛半睁、眼光仇恨的向上看、嘴巴嘟着的时候。无论他脸上是否流着眼泪,无论他嘴里是否在承认错误,那一切都是假的,其实他心里一点儿也没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个时候往往师生都在气头上,老师这时候的说教他都听不进去。以往我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控制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现在明白了他的真实想法,我也开始学着等待,等待他自己安静下来,心平气和的才能谈问题。
四年级是小H最严重的一年,他不但纪律不好,作业也时常少写。针对这个问题,我给了和他有类似问题的学生一人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每天的作业,再由我批阅,有什么情况也可以及时和家长反映。通过联系记录本、谈话、换同桌等等的转化方法,他稍有起色。
五年级开始小H渐渐转变,开始像一个正常学生那样上课学习,我批评他的时候他也能慢慢接受,记录本上的内容也越来越少。相反的,他在学习上倒是比较刻苦,成绩在中上等水平。现在六年级,他以前的毛病几乎再也没有犯过了,也比较合群,上课常常积极发言,我想现在的他应该不算是“后进生”了,通过我这六年努力,终于打开了他的心灵之门,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里面是世界竟是这样动人!
 
后进生的转化,不是一件事一句话就能解决的,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反复性,这是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曾经说过:“把爱留在自己心里,只有一份;把爱播种到他人心中,你可以收获整个秋天。”
我想。
我的秋天,终于来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