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书中“最佳师表”的章节里,作者这样写道:“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面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读到这里,我不禁深深的反思自己在教学管理中的言行。还记得本周早上我在值日的时候,班里一个小男生突然跑过来跟我说,班里谁谁谁和谁谁谁在打架,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火蹭一下往上冒,这大清早刚到教室就惹事,赶到教室询问了原因,我就把这几个孩子单独“请”了出来,严厉地训斥他们的行为有多不对,学生在我的训话中低下了头,然后我再跟这些孩子讲大道理“打架是粗鲁的行为,小学生应该懂礼貌、讲文明”之类的。孩子在我的一番大道理之后更加莫不吱声了,在他们向我保证再也不会打架了之后我让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去。本来我以为我的这种教育方式有了成果,但是书中的教育观念恰与我所做的相反,其实想想也是,我把站在我对面低头的孩子当做是犯了错误的孩子,其实他们只是真正需要我的帮助、需要我耐心的倾听的弱势个体,我只是采取了对待犯错孩子的一贯处理方式,而没有做到走进孩子的内心,去倾听孩子的声音,他打架也许有其他的原因,一味地自己推断,甚至“臆想”,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没有任何成效的,看来在未来的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应该更加努力做到学会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