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常州市备案课题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讨活动暨综合实践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4-04-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许叶

 

常州市备案课题
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的研究研讨活动暨
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的通知
一、参加人员:
全集团综合实践教师。
二、活动时间:
本周三(2014326日)下午第一节
三、活动地点:
南田楼三楼图书馆
四、具体安排:
11330 — 1410
吴旻老师执教神奇的泡泡
21420 — 1500
评课交流
31500 — 1530
袁校长作全面总结
注意:
请各位综合老师事先安排好课务后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4.3.26
地点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课题组成员及全片综合教师52人
实到人数
52人
主持人
许叶
活动
形式
教学观摩、专题研讨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流动儿童良好心理品质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一、教学观摩:
吴旻老师执教神奇的泡泡
二、评课交流
(具体内容见附件)
三、课题组专题研讨:
1、上课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谈教学反思。
2、课题组成员结合教学情况进行评议和研讨。
3、袁校长总结。
 (具体内容见附件)
 
吴旻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神奇的泡泡》,选择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兴趣。这是一节实践体验课,学生通过课堂内的亲自动手实验,体验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四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课堂上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研究:1、用什么溶液可以吹出大泡泡?2、用什么工具可以吹出更大的泡泡?问题的切入点小,学生实验的目标明确,围绕第一个问题,学生进行尝试配方,最终调制出最佳溶液。作为三年级学生,不必去明确这个溶液的具体配方比例,只要知道最佳溶液是用哪几种液体调出来的即可。围绕第二个问题,学生尝试用各种工具,塑料瓶、薯片桶、铅丝圈,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最终感受到用小口子的塑料瓶更容易吹出更大的泡泡,至于里面蕴含的原理不必让学生深究。从课堂表现来看,吴老师的这节课目标把握到位但不越位,学生实验有意义并不只是有趣,这是一节成功的,精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填表人   许叶     
 
“神奇的泡泡”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吴旻
一.活动背景
孩子们对洗手、洗头、洗澡时的泡泡充满了兴趣,他们去公园玩也最喜欢吹泡泡。我们怎样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生成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呢?
在“神奇的泡泡”这个主题中,设计了关于泡泡的几个活动,学生尝试通过制作泡泡水,用不同工具吹泡泡,添加其它成分吹泡泡的实践活动结果检验思考,学会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愉快。
二.活动目标
1.学会简单的吹泡泡的方法,发现吹泡泡游戏的神奇,激发吹出“神奇泡泡”的欲望。
2.尝试通过制作泡泡水,用不同工具吹泡泡,添加其它成分吹泡泡的实践活动结果检验思考,学会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探索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愉快。
三.活动准备
肥皂、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等常见洗涤用品;人手一杯水和一根小木棒;吹泡泡的工具等。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老师布置过一个任务,让小朋友自己做实验,看看哪些些溶液吹不出泡泡,哪些溶液可以吹出泡泡?你们回去做实验了吗?谁来说说看。
生自由回答。
小结:是呀,在水中加入很多材料都可以吹出泡泡,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有趣的泡泡世界。
二、做实验
(一)(1)那么,到底用什么溶液可以吹出大泡泡来呢?
(2)你先猜猜看!
(3)说了这么多,大家想不想赶快实践一下呀?那就动手吧!一会儿我们每个组派小组长来汇报。板书:进行实验。
(4)交流:好,请各组的小组长把你们组吹出最大泡泡的同学请到讲台上来。请你吹吹看,让我们看看你能吹出多大的泡泡。真不错,通过实验,你觉得用什么溶液可以吹出大泡泡?
学生自由说。
师小结:这就是实验得出的结论。
(5)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一个完整的实验要经历几个环节了吗?
师引导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假设猜测、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二)刚刚每一组的同学都要研制出了超级泡泡液,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吹出更大的泡泡呢?
 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那么我们还是要通过实践来证明,不过先别急着动手,老师这儿有一张表格,一会儿发到每一组的小组长手中,希望你们进行实验过程中,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这张表格,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好了,事不宜迟,赶紧动手吧。
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个吹泡泡高手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真大呀,你怎么吹出这样的大泡泡的呀?谁来挑战他?你又是怎么吹出这样的大泡泡的呀?
下面我们来交流下大家填的表格。
   小结:你们可真厉害,都快成吹泡泡达人了,是呀,吹出的泡泡大小与吹泡泡的工具、吹泡泡的方式有着紧密联系呢。
三、总结
同学们,神奇的泡泡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乐趣。同时也让我们知道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你敢想、敢尝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快乐,小事也能成大器。小小的吹泡泡也能吹出大师来、吹出艺术来。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位泡泡达人给我们带来的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播放视频 )
(大师的表演怎么样?老师也觉得太神奇了。老师想到一句话,探究是无止境的,只要我们有探究精神,总会有与众不同。)
四、活动延伸。
今天,通过今天的两个实验啊,我们知道了一个完整的实验一般要有这样四个环节(提出问题、假设猜测、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希望同学们在做其他实验时也是先针对你们研究的事物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猜测,再动动手,做做实验,相信你们一定会得出最终的结论。今天的泡泡实验非常有趣,你们愿不愿意把这个有趣的活动与别人分享呢?让更多的小朋友与你一起研究、设计,更好地体现吹泡泡的水平。
 
“神奇的泡泡”综合实践活动评课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3年4月24日
地点
马小
南田书苑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52
实到人数
52
主持人
许叶
活动
形式
教学观摩、专题研讨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流动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会议主要流程:
一、教学观摩:吴旻老师执教《神奇的泡泡》
二、评课交流
三、课题组专题研讨:
1、上课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谈教学反思。
2、课题组成员结合教学情况进行评议和研讨。
3、袁校长总结。
 
吴旻老师执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神奇的泡泡》,选择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兴趣。这是一节实践体验课,学生通过课堂内的亲自动手实验,体验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四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课堂上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研究:1、用什么溶液可以吹出大泡泡?2、用什么工具可以吹出更大的泡泡?问题的切入点小,学生实验的目标明确,围绕第一个问题,学生进行尝试配方,最终调制出最佳溶液。作为三年级学生,不必去明确这个溶液的具体配方比例,只要知道最佳溶液是用哪几种液体调出来的即可。围绕第二个问题,学生尝试用各种工具,塑料瓶、薯片桶、铅丝圈,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最终感受到用小口子的塑料瓶更容易吹出更大的泡泡,至于里面蕴含的原理不必让学生深究。从课堂表现来看,吴老师的这节课目标把握到位但不越位,学生实验有意义并不只是有趣,这是一节成功的,精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填表人      方 燕     

吹七彩泡泡 享缤纷童年

—— 记一次马杭片综合实践教研活动

  2014年 3 月 26 日中午,马杭片综合实践研讨活动在本部图书馆开展。本次研讨活动,有幸请到了袁晓红校长亲临指导,本部和各校区部分任教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老师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由吴旻老师执教《神奇的泡泡》,这是一堂有趣的活动体验课,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寻找着如何将泡泡吹得更大的方法。这节课还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完整的实验,有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四个步骤组成。

  本节课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首先它适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泡泡正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其次,本节课的内容符合流动儿童的特质,他们平时能接触的东西相对局限,泡泡是他们容易接触到的。这节课从吹泡泡入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他们充分体验到综合课带给他们的乐趣。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在充分挖掘学校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变得生动有趣。

  本次综合实践研讨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一线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提供有效的平台,推进了马杭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和有效实施。(撰稿:李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