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校长信箱]
栏目列表
首页
>>
辅助栏目
>>
以往栏目
>>
城东校区
>>
师生乐园
>>
教师之窗
>>文章内容
行使“主人权力”
发布时间:2014-06-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牟琳
行使
“主人权力”
著名的教育改革魏书生曾提出学校教育就要创造“自我学习、自我培养”的氛围,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现恰是这一理论的真实写照。在学生拥有管理权后,他们便会主动运用自己出无尽的智慧、想方设法施展自己的管理才能,为班级创设一个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精彩的良好管理氛围。笔者认为,班主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这种管理模式。
1
、班主任的有效引导
之于小学生而言,实现自主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规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学会克服弊端、扬长避短,逐步学会观察、深入分析,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并在参与管理中得到自我满足,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然而,没有教师的引导,小学生不可能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调动起学生的管理热情,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寻求机会实现自己对班级管理的设想。在教学过程之功,班主任要注意多方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主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主体意识;其次,要帮助学生转变认识。惟命是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管理的客体,更是管理的主体,勇敢做班级管理的主人,班级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人人从那与管理,集体才能不断向上;最后,要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和学生讨论班级管理实务,征求学生建议,让他们感受到做自己在真切地参与班级管理,并在其中获得快乐。
2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笔者认为,在小学中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首先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包括班委会、监督小组等。班委会的产生要采用民意选举制,让想担任班委的学生进行竞选演讲,然后全体学生进行投票选举。不仅如此,班委不再采用“终身”任命制,而是采用滚动制,即班委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改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选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等,这不仅是班级管理公平的一大体现,更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让他们不断去发掘自己的潜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监督小组的设立是为了班级管理制度更好的运行,小组成员也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其监督范围包括班级卫生、课堂纪律、班委责任是否尽职尽责、教师教学是否认真负责、师生和生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等,一旦发现问题,小组成员立即向班主任举报,班主任与学生经协商提出解决方案。班主任、班委会和监督小组各司其职,每个学生都有亲自管理班级事务的机会,也可以随时通过班主任、班委会和监督小组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班级事务进行间接管理。总之,在自主管理模式的班级中,人人有岗位,个个有责任。
3
、 建立突发事件预警
小学生的依赖性强,习惯了遇事就找班主任,让老师来解决麻烦和裁决对错,但是在生活中往往突发事件频发,很多时候班主任无法亲临事件现场、帮助学生处理。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实现必须将学生对班主任的依赖性降到最低,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要求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复杂的突发事件又是不现实的,为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鉴于此,笔者建议在班级里建立突发事件预警。说白了,所谓的突发事件预警就是未雨绸缪,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教会学生怎样应对突发事件,让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不慌不忙、从容应对。
在教学管理中,笔者总结出了两条合理可行的方法。第一,模拟突发事件现场。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不仅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还能在这个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合理引导,告诉学生该怎么处理,让他们产生间接经验,此后再次遇到这样的事变不至于六神无主了。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讲解、动画分析和表演实例等方法来模拟突发事件;第二,是建立突发事件档案,即将本班学生所经历的突发事件建立一个详细的档案,将学生当时的处理方法和最恰当的处理方法分别列出来,并给予学生的表现一定的评分和评语。班主任要将这个档案置于班级显眼的位置,让学生时不时地翻阅。这种方法不用浪费额外的时间,教师也无需费尽心机去引导,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突发事件解决能力,实现成功自我管理。
总之,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并付出实际行动,在共同努力下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精彩”的和谐管理局面,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素质,为小学生的美好未来和丰盈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件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