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遐想
发布时间:2013-11-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文亚
剪纸,形象生动,构图精巧,是一种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品。剪纸兴于汉、唐时代是民间艺术中一朵奇葩,内容多,寓意广。本次作文学生从一幅幅色彩缤纷、惟妙惟肖的剪纸中欣赏着、感悟着、想像着……
剪纸遐想
马杭城东小学六(1)何先玲
纸,在人们眼中,能画画、写字。可是,在民间艺人手里折折剪剪,就成了一件艺术品了。是什么?是草原的羊群?还是勤劳的纺织女?只要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纸,这些就彷佛从纸里跳出来,展现在你眼前。
不信,你瞧——
这位姑娘叫阿尔兰娜,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女孩,长得很漂亮,经常穿着绸缎裙,在蒲公英花丛中跳著名的顶碗舞。说起顶碗舞,那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不如,我们看看阿尔兰娜是怎么跳的吧!
美丽的蒲公英一朵接着一朵,美不胜收。看——远处有一个跳跃着的身影,哦,是阿尔兰娜,她尽情地摆动着苗条的身材和修长的手臂,清秀的脸上始终挂着迷人的笑容,衣裙飞舞,银铃轻响,脚尖轻盈点地,不禁看得痴了。
呀!阿尔兰娜头顶上居然顶了三个碗,碗里盛满了清澈的水,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银光,碗里的水似乎感受到阿尔兰娜舞蹈的动人、激荡,竟跟着荡起了碧波,一圈一圈……这舞这么惊艳,这么优美!阿尔兰娜背后花了多少心血才能成就这自然中别样的美。这更有一种沉稳美,头上的银碗丝毫不掉,如玉雕一般。阿尔兰娜就如翩飞的蝴蝶,在花丛中尽情歌舞。旋律越来越激烈,越来越高昂,阿尔蓝娜跳得更加动人,银碗因轻微晃动,发出了悦耳的叮当声。舞蹈停了下来,碗里的水似乎更加清澈了,给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阳光色彩。
每一张剪纸里都藏着一个故事,耐人寻味,我们要善于发现,体会剪纸的美。
顶碗舞
马杭城东小学六(1)刘晓勤
瞧!是谁的裙子在舞动?看!是谁的微笑脸上漾?哦!是维吾尔的姑娘在舞蹈,是她的微笑脸上漾!
我一见到这幅美丽的剪纸就被吸引住了:维吾尔姑娘身穿绣着精致花儿的长裙,头戴缀满着珍珠的小高帽,脸上挂着微笑,笑容里透出甜甜的味道……她扭动着纤细的腰鼓,如瀑布般黑亮的辫子随着舞姿欢乐摇摆。呀!她那精美的帽子上竟顶着一摞碗!她竟不怕碗摔破!
看着她优美的舞蹈,我们不难看出她在练习时的辛苦:数九隆冬练,盛夏酷暑练,繁星点点她在练,他人休息她还在练!可能为了保持平衡,为了碗不摔破,又同时保持舞姿优美,她在黑暗中、月光下练。有可能练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能拥有今天的成就!
爸爸说,每一个民族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习俗,也有不同的特色。这幅剪纸就是维吾尔族最具特色的“顶碗舞”,这种舞蹈也是有讲究的:三四个碗叠起放在头上,碗的个数越多功底就越厚,厉害的还在碗中放上水呢!
爸爸的一番话让我目瞪口呆,再回想一下那幅剪纸,维吾尔姑娘身后的花儿就像是她练习时滴下的汗水呢!我要学习维吾尔姑娘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
点评:成功的舞者,优美的舞姿,让人浮想联翩,殊不知,这其中浸透了多少汗水!
神奇的剪纸
马杭城东小学六(1)李芮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剪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剪纸!让人看了就拍手称赞!
瞧,这幅纸作品多么有趣呀!一个夜晚,皎洁的月亮早已升上了天空,一个披着长发的女孩正坐在一个帐篷里面的小桌子旁读书、学习,她看上去很勤奋、认真。而环绕在这张剪纸四周的,则是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我还给这张剪纸编了一个小故事呢。
从前,有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一出生就失去了父母,和奶奶相依为命。她家里很贫困,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更别提让小女孩读书了。但是小女孩一直酷爱学习。终于有一天,当她看到别的小孩都背着书包开心的上学时,便恳求奶奶让她也去读书。奶奶抚摸着小女孩的头说:“孩子,奶奶也很想你去上学啊!但是咱们家太穷了,奶奶实在交不起学费,让你和其他孩子一样去读书……”话还没说完,奶奶已经泣不成声了。懂事的小女孩不再为难奶奶,她抹了抹眼泪,向邻居的孩子借了好多书,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天上的仙女被女孩的求知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来到小女孩的身边,给了她一笔财富,还化作朵朵鲜花保佑着她。小女孩把这笔财富留一半给自己买书,一半捐给了灾区,让和她一样上不起学的小孩上起了学。女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学有所成。人们为了纪念她,用剪纸表达了对她深深的敬意。
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自然比故事里的小女孩好很多,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
点评:小作者紧紧抓住剪纸的中心画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效地补充了画面情节,给我们展示了一位爱读书、有爱心的小姑娘。
暮归
马杭城东小学六(1)宋晶晶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瑰宝,今天,我在语文书上就好好地见识了一番。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对要好的朋友了。它不禁令我的思绪飞向了那遥远的小山庄……
夕阳西下,吃饱了的老牛和它的小主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老牛缓慢地走着,那双充满温和目光的眼睛,时不时朝他的小主人望去,小主人坐在牛背上,脸上充满了微笑,嘴里哼着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老牛随着节奏欢快地晃动着牛头,甩着小尾巴。突然,小主人发现前面有一个蹒跚的身影,正背着一个大篮子吃力地走着。小主人对老牛说:“快点走吧,天色已经晚了,我们赶快去帮帮那个人吧。”老牛似乎听懂了小主人说的话,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步伐,近了,近了,小主人认出了那个人是他的好朋友小铜。
小主人连忙喊道:“小铜,小铜,和我们一起回去吧!”小铜回过头来一看,是他的好伙伴阿志,也高兴的叫道:“阿志,遇见你真是太好了,我正急着什么时候才能到家呢!”“来,我拉你上来。”阿志说。
老牛挨近了小铜,牛背上的阿志伸出了双手,接着小铜,使劲往上一拉,小铜也上了牛背。牛背上的一对好朋友开心地笑着,唱着。他们感染了老牛,老牛下山的步伐也变得那么轻松欢快……
好朋友
马杭城东小学六(1)韩仕明
这就是中国的剪纸,这就是让人浮想连篇的剪纸。 剪纸是一门艺术,今天,我就在我们的书中欣赏了我期盼已久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有一个牧童,他正在帮助他的好伙伴上来。牛角上站着一只小鸟,它正在呼唤自己的朋友到牛角上来玩。
看着这幅活灵活现的剪纸,我不仅展开了想象:新的一天过去了,夕阳西下,牧童小磊骑着老牛,哼着小曲,向家走去。在晚霞的照耀下,小磊发现前面有一个身影在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着。那个人是谁呢?小磊催促老牛快点走。不一会儿,小磊就赶了上去,原来是自己的朋友阿勇。在一次攀登中,阿勇的右腿不幸摔伤了,从此他的右腿无力,走路只能挪动着走。小磊十分同情他,对他说:“来,咱们坐着牛回家。”阿勇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腿,摇了摇头:“不了,我的腿使不上劲,你还是自己回去吧。”小磊说;“不试试怎么知道,上来吧。”阿勇鼓起勇气爬了上去,可正爬到一半摔了下来。阿勇低着头,一边打自己的腿一边哭着;“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连一头牛都爬上不去。”小磊看见了也十分伤心:“男儿有泪不轻弹,咱再来一次,相信你一定行的!”阿勇再次尝试了一次,也像刚刚一样在同样的地方摔了下去。突然,一只小手拉住了他,阿勇抬头看了看小磊,眼里充满了感激。小磊说:“快上来!”阿勇顿时觉得脚上充满了力量,用力一等,上去了!
老牛迈着稳健的步伐,在夕阳的笼罩下回家了。
点评:这两篇文章的小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自己最喜欢的“好朋友”剪纸,结合画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一个快乐的、乐于助人的小牧童跃然纸上。
指导老师:唐文亚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