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快乐成长小故事
发布时间:2014-06-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四1

 

题记:成长的路上,有欢乐,有泪水,有希望,有遗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成长的感觉更为深刻。作为老师,看到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第一次,我都感到无比欢乐和自豪。我想对所有三(1)班的孩子们说,我最大的快乐就是每天能够陪着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分享那快乐时光......
 
我的一家
武进区城东小学三(1) 唐灿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虽然家里只有三个人,但是相处在一起融洽又快乐。我的爸爸爱说爱笑,是个幽默的人;我的妈妈美丽又聪明,是个能干的人;我是个机灵淘气鬼,很爱看书。
                         幽默的老爸
爸爸是一位会计,每天很早就起来了,很晚才能够回家,所以很难看到他的身影。偶尔他也会早回家,看到我在拉二胡,就摆着姿势装模作样地学着我的样子拉,每次都能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妈妈听到我的笑声,也来观看爸爸的模仿表演。我的爸爸是不是很幽默呢?
能干的妈妈
妈妈既会烧饭,又会洗衣服,还会缝衣服。她烧的饭菜可好吃了,每一次吃到她那美味可口的饭菜的时候,我就想学习妈妈炒菜的方法和秘诀,来顶替妈妈的位置,做一个小厨师。家里的活妈妈样样精通,在工作上,她也毫不逊色,我的妈妈是不是很能干呢?
淘气的我
我是个小淘气,总是做错事,所以总也少不了挨一些批评。就说刚才吧,妈妈说我不好好吃饭,还要边吃边看电视,真是太不像话了。还说,你难道不要你的眼睛了吗?再看电视眼睛就要瞎了,还不快关掉!我故意强词夺理:“咱们家的电视机不是液晶的吗?怎么对眼睛还是有危害呢?” “液晶电视并不代表对眼睛没有一点伤害。只是伤害比较少罢了。”平时,我弄坏家里东西,用妈妈的口红乱画,那是常事啦。我是不是很淘气呢?
幽默的老爸、能干的妈妈、淘气的我,组成了一个普通又快乐的家庭,我为生长在这个家庭而感到幸福!
 
  
三(1)陈思汝
今天到外婆家去吃饭,妈妈发现我的两颗牙齿已经动得很厉害了,我只要用舌头一舔,牙齿就会往外面翘,而且里面也长出小牙齿了。妈妈说:“我来帮你拔牙齿吧,不然,牙齿会长歪的。”我连忙捂住嘴说:“我怕疼。”妈妈又说:“不要紧的,只有拔的时候痛,拔完后就不痛了。”我皱着眉头说:“那好吧!”
妈妈说:“用什么拔牙齿呢?”外婆说用老虎钳,一听到要用老虎钳拔牙齿,我想到了动画片中的老虎被狐狸忽悠得痛苦拔牙的情景,吓得躲在了门背后,任妈妈好说歹说就是死也不肯出来。妈妈没耐心了,一把把我揪出来:“那就用绳子拔牙齿,肯定一点儿也不痛。”
拔牙开始了。妈妈问外婆要了一根牢固的绳,打了一个结,把这个结套在我的牙齿上。为了怕我挣扎,还叫外婆抓住了我的两只手,不许我乱动。只感觉妈妈用力把绳子一拉,伴随着一阵疼痛,我还没有来得及喊叫一声,一粒牙齿就掉下来了。因为是下牙,外婆说要扔在房顶上,小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我漱了漱口,接着拔了第二颗牙齿。这时,我已经不那么紧张了,也没要外婆抓,拔得很顺利。
其实,有些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你去尝试,就能战胜恐惧。就像我这次拔牙,一开始我对它心存恐惧,后来我勇敢地去尝试,最终战胜了它。我相信以后我还能战胜更多的事情。
 
做沙包
三(1)     张冬凌
今天下午,我正对写什么作文而发愁,突然,眼前一亮,想到姐姐前几天做了一个沙包,写了一篇得到老师表扬的好作文,于是我也想试一试。
我找来一把剪刀,剪下一块深蓝色的布,又找来针、线和一大把米,做沙包的东西就全都找齐了。
我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穿针,可是怎么也对不进去。妈妈在一边说,要把线头捏小一点才行。我试了一下,果然一下子就穿进去了。我把布对折起来,折成一个沙包的形状,然后一针一针地缝起来。可是,针不听我的使唤,我本想往中间插,可是一插就插歪了,这针脚就到了边上,有两针还戳在了食指上。我照着电视里的样子吮吸了一下继续缝,就这样正一针斜一针,终于把布的两边缝好了,成了一个小口袋。我把布袋从里往外翻了一下,呀,好看多了。我把米装进去,又拿起线开始缝,妈妈说这叫封口。可是,我把米装得太多了,布的两边根本合不起来,我只好把米倒掉一些再开始缝。终于,我把最后一面缝好了,我的沙包就做好了。虽然它方不方来圆不圆,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可爱的沙包,
我迫不及待地玩起了沙包,刚往空中一抛,沙包里的米就漏出来了,洒得地上到处都是。我仔细一看,缝合的地方有一个小洞。我问妈妈:“为什么我做好的沙包会有漏洞?” 妈妈对我说:“一开始学做沙包时,手上没数,都会把针脚缝的很大,所以米才会漏出来。现在,你只能把这个洞补上了,别忘了把针脚缝细一点。”我照着妈妈说的做了,终于把沙包补好了。
这次做沙包让我知道:做每一件事都要认真仔细,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学习,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指导老师:谢雯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