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组织反思,让思维积淀
发布时间:2017-01-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杨建媛

 

  当学生思考之后,如何让学生积累思维经验呢?及时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有学者通过对专家与新手的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的对比研究发现,专家的一个特点是能够监控、调整自己的理解过程,不断学习适应性知识。也就是说,专家的学习具有自我调节的特征。自我调节,指学习者系统地引导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使他们指向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诸如“元认知”“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都是包含在自我调节中的认知行为。

  因此,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在学什么、怎么学的、学得如何,以及学习过程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如何思考的。如北京二实小张齐华老师执教《面积》一课,回顾全课学习内容,梳理的问题,不仅有面积是什么,还有是怎样积出来的,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小面积成大面;又如上海顾亚龙老师在执教《找规律》时,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所解决的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反思: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是怎样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为什么这样加工信息?分析时从哪里入手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这样算?我这样做,对吗?我为什么这样做?以后可以怎样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通过上述问题,学生更自觉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学习路径与进程,从而有效地调节、控制自己的学习,积累思维活动的经验。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勇往直前”,不太愿意“回头看路”。事实上,学生“走走停停”,“回头看看”,这对他们积累思维活动经验,形成自我调节的意识与能力都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

布鲁纳曾经指出:“我们教师的目的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们在正式学校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在思维中学会思维,比思维本身更具意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