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神话故事,感受人物形象,培养积极人格
发布时间:2017-01-0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丁晓雪
二年级语文备课组11月教研活动通知
研讨主题
|
感受人物形象,培养积极人格。
|
||
研讨时间
|
2016.11.15(周二)下午第二、三节课
|
||
研讨地点
|
马杭中心小学 二(2)班
|
||
执教者
|
汪潮
|
执教内容
|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
|
执教者
|
秦雯
|
执教内容
|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
|
参加人员
|
二年级语文组成员
|
马小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侧记
品读神话故事,感受人物形象,培养积极人格
11月15日,马杭中心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围绕“品读神话故事,感受人物形象,培养积极人格”这一主题开展了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由汪潮老师和秦雯老师分别执教《大禹治水》的第一和第二课时。《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主要讲述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大禹一心为公,为民造福,无私奉献的精神,抒发了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
汪潮老师的课堂扎实有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汪老师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如:看图识字、利用偏旁识字、巧用结构识字等,抓住每个生字的特征进行教学。特别是在本课“治”、“制”两个多音字时,不仅让学生了解字形的不同,还根据不同的字义来识记词语,通过“拔旗登山”游戏巩固同音字,学生在玩中学,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秦雯老师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如:秦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千辛万苦”一词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吃哪些苦,接着再告诉学生文中有个词语就说明了他吃的苦很多,去把它找出来,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什么叫千辛万苦,什么是千山万水,可谓水到渠成,最后再进行同形式的词语积累。在秦老师的引导下,整堂课学生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在朗读中充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课后,教研组的各位老师针对这两节课进行热烈的讨论。首先由两位老师进行了详尽的说课,阐述了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对整堂课的教学也谈了各自的反思与收获。其余老师也对两位教师的课进行点评。余京艳老师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训练扎实,节奏明快,有效地完成了字词教学和朗读教学的目标。沈燕萍老师认为秦雯老师第二课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积累,轻理解,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或者说词语语境的基础上,巧妙点拨,让学生明了词语的意思,才能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形象。
相信二年级的全体语文老师在今后教学中,会踏踏实实地开展好每次的教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汪潮 摄影:秦雯)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