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发布时间:2018-11-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莲娣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反思?教学反思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课后反思,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层次

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师生交流的结果进行反思,它是教师对整节课的一个总结思考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并将其上升为理论。而且,课后反思对提高教师以后的教学过程、教学层次和教学质量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所形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如果教师能够自觉地将自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总结和思考,进行有意识的整理,并将改进的教学方法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就能使教师的教学层次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将已有的经验进行积累,让其形成教师下一步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如通过反思,可以认识到,恰当合理的教学环节可以帮助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巧妙的过渡可以使整个课堂和谐而有序,因为教师对课堂环节的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节奏,节奏的快慢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本身;课堂上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反馈,重新设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课堂教学管理手段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活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学生的建议,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个性特长,只有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最大量的知识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教学。而且,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不仅能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提高教学质量,更为以后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中反思,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其一,是否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学生个体知、情、意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有激情,要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巧妙构思每一堂课的过程,用心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设计既深受学生欢迎,又提高教学效率的活动,让学生的情绪悄悄被调动,对所学的知识特别感兴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其二,是否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必须通过主体参与,将新知识纳入认识结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要扮演好“导演”的角色,让学生凭借自己学习和生活经验去感受,通过自己的摸索去发现,教师将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探究的时空,让他们有体验、感悟、实践机会。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搜集相关图片等途径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知识,这样做学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力、想象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既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