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三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11月份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8-11-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伟斐

11月21日上午,虽然冬雨带来了阵阵寒意,但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教研活动却开展得热火朝天。本次教研活动,由蒋伟斐老师执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一课时,潘兴芳老师执教古诗《山行》。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蒋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由“自豪”入手导入课题,在读课题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不同的语气,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指的是谁?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形成阅读期待。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自读自悟,披文入情。在字词教学环节中,蒋老师采用词串的形式展开教学,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随机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练读课文。在学习字词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小骆驼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概况主要内容,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整堂课给人朴实、扎实的感觉,朴实、扎实的词语教学,朴实、扎实的语言品味,朴实、扎实的朗读指导,使整个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

潘老师执教的古诗《山行》,首先从秋天的古诗谈起,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诗,找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运用不同手段引导学生理解“石径”、“寒山”的意思,再指导学生看图,想象几户人家在白云生处会干些什么,最后用生动形象的枫叶图引导学生走进全诗的意境,感受枫叶给秋天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体会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整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对这两堂课的教学展开了热烈讨论,充分肯定这两堂课的成功之处,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如教学的设计要贴近实际、要有大问题的意识,说话训练要提供句式等,充分发挥了备课组的力量,为今后的研讨课指明了方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马小教育集团供稿    撰稿:蒋伟斐、潘兴芳  摄影:徐士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