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马小教育集团数学课题组全体成员集聚在马小校区,围绕数学课题《数学建模》,开展主题活动。本教研组围绕课题切磋交流、探讨规律、实现目标,有利于教师各显本领、各展所长,还能让教学异彩纷呈、方式多样,是一种有效的新教学形式。
首先,大家观摩了闵结老师执教的《9加几》和徐超老师执教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两节课。两位老师都精心准备,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闵洁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新课前运用多媒体直观呈现出了复习题,复习题的准备非常恰当、精妙,为新授部分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新授过程中,教者采用多种方法诱发孩子们主动的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的培养出了孩子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徐超老师是“以活动为中心”,注重选择富有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让孩子在摸球活动中亲历数学,感悟数学,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课后,马小教育集团数学课题组全体成员一起进行研讨评课。
评课后,大家对数学建模进行了深刻的讨论。白老师首先结合闵结老师执教的《9加几》谈了下自己对数学建模的看法。白老师认为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在本质上就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建模”的意义上,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这种“深入”,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更多地是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精神来指导着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入和发展。”
通过本次活动,大家一定能将数学建模的研究活动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严格按照各项要求,规范研究行为,创新研究方式,发挥课题研究的最大效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