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微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5-14
点击:
来源:信息处
录入者:
沈小伟
关于开展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微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位老师: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苏教办师﹝2014﹞6号),以及常州市《关于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常州市教育局人事处)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拟开展马杭中心小学 “微课”评选活动。
一、时间:5月22日(下周四)截止,5月23日(下周五)评比
二、参评方式
1、推荐。
在教师个人创作的微课汇总后,由各学科教研组推选优秀作品参加评选,推荐作品数量分配如下:
语文教研组2个;数学教研组2个;英语教研组2个;艺体综合组2个;城东小学、杨区小学各1个;
2、评选。
在各学科教研组推荐的作品中进行评选。参赛老师需提供“微课”设计意图、“微课”教学设计、“微课”视频。
三、评审与奖励
1、聘请评委成立评审小组:袁晓红、蒋华、方燕、仇伟红、沈小伟。
2、由评委组打分,评出一、二等奖。同时,一等奖的微课作品将选送参加常州市和江苏省的评比。
四、有关要求
1、加强合作。各学科教研组、各校区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动与组织,发挥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精益求精,创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品。
2、及时上报。5月23日前(不含23日),各学科教研组长将《作品评选报名表》和所有老师的微课作品打包发给沈小伟。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2014年5月13日
附:
马杭中心小学教育集团微课作品评选报名表
序号
|
微课课题
|
学科
|
作者
|
联系电话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
|
|
|
|
附录:省市区相关通知
省教育厅办公室
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
苏教办师﹝2014﹞6号
各市教育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精神,加强教师研修社区、学习空间建设,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经研究,决定定期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现将首届竞赛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目的
全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是创新教师培训形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丰富教师培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全省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工作。
二、竞赛组织
全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由省教育厅举办。为了做好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成立竞赛活动组委会,由省教育厅师资处、基教处,省电化教育馆、省教师培训中心、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等相关机构负责人组成组委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电化教育馆,负责日常组织管理工作。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确定竞赛组织管理机构。
组委会办公室应结合竞赛活动的开展,以江苏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为数据中心,积极谋划、认真研究、主动实施,加快实现省、市、县、校四级数据对接;充分利用各地已有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资源,以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为主要力量,采取新建、链接等多种方式,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分级管理,积极开展名师工作室、教师研修社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等相关建设工作试点,在“省级中心、省市县校四级应用”工作上取得全面进展。
三、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各级教师发展中心(进修学校)的在职教师。参赛人员登录江苏教师教育网(http://{域名已经过期})或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http://{域名已经过期}/)进入“中小学教师微课比赛”栏目进行参赛。参赛人员信息应已录入省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2014年3月30日起,可网上报名并上传作品,具体技术规范和操作步骤请参见网站的使用说明和帮助文档。
四、竞赛内容及要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用于帮助其他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参赛教师应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内容依据,自选内容,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5-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本次微课比赛作品包含:主微视频、作品简介、作品缩略图以及作品创作说明(教学设计、学习指导、配套学习资料、制作技术介绍)等,作品格式及上传要求详见“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网站相关文档。
(一)教学视频制作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视频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视频内容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是教学内容分析与讲解,操作过程演示与示范等,根据实际需要,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
(二)文本创作说明要求
提供教学需求分析,用于帮助使用者清晰了解“微课”资源的知识背景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教学需求分析包括:
1.适用对象分析:明确适用该“微课”资源的教师(学生)应具备和相关联的知识或技能。
2.学习内容分析:明确该“微课”资源的学习内容或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在学科课程知识中的作用与地位。
3.教学目标分析:明确该“微课”资源的教学目的或作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与学中的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
围绕“微课”内容,除视频外,为教师(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其他相关的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练习与测试、反馈与评价等资料。
五、竞赛程序
教师通过学校选拔推荐参赛,比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一)初赛阶段:2014年2月10日至2014年4月30日为各市、县(市、区)动员发动、骨干培训和学校组织教师制作、上传作品时间。各校要采取全员参与、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征集、推荐作品,对符合要求的作品学校可认定校本培训学时。每校最多推荐5件作品参加复赛。
(二)复赛阶段:2014年5月8日至7月9日为市级赛事组织评选时间。各市要制定市级奖励规定,奖励以认定培训学时、等同于职称评审中若干条件等政策性鼓励为主要形式,以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主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每市推荐50名进入全省决赛。
(三)决赛阶段:2014年7月10日至9月10日为全省决赛评选时间。省教育厅将聘请专家结合复赛推荐意见评选出最后获奖作品和优秀组织奖。所有获市级三等奖以上的教师,可认定县级以上培训10学时,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管理系统记录入库。对获得省级奖项的,相关作品将被作为教师培训的课程资源使用,并予以相应奖励。
六、其他事项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竞赛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在鼓励全体教师自由参赛的同时,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和有关《课程标准》等进行系统设计、任务分解,形成当地的系统性学习资源。
(二)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人,最多不超过2人。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如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不良信息内容,责任自负并取消参赛资格。
(三)竞赛活动以公平、公正、公开、公益为原则。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教师一旦参赛视同授权省教育厅及其授权单位享有网络传播权。所有参赛作品向教师免费开放。赛事组织单位不向参赛教师或学校收取任何费用。
其他未尽事项将在“江苏省教师中小学微课比赛”网站公布。
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4年1月22日
2014年1月22日
附件
首届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微课比赛评分建议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说明
|
主题与内容
15分
|
选题简明
(5分)
|
应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例题/习题、专题、实验活动等作为选题,尽量做到“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
|
重点突出
(5分)
|
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
|
内容科学
(5分)
|
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
|
|
设计与安排
25分
|
设计合理
(10分)
|
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
方法适当
(10分)
|
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教学媒体选择恰当,教学辅助效果好。
|
|
形式新颖
(5分)
|
构思新颖,富有创意,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工具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
|
表达与讲解
20分
|
语言清晰
(10分)
|
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
|
表达形象
(10分)
|
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逻辑性和启发引导性强。
|
|
技术与规范
20分
|
技术规范
(15分)
|
1. 微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单位。
2.教学需求分析设计说明文档应包括: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
|
结构完整
(5分)
|
作品必须包含微课视频,以及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全部辅助扩展资料:教学方案设计、课件、习题等。
|
|
效果与评价
20分
|
目标达成
(10分)
|
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
网上评价
(10分)
|
依据参赛微课作品发布后受欢迎程度,点击量、投票量等综合评价。
|
附:
上传要求
1、参赛对象
全省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各级教师发展中心(进修学校)的在职教师。
2、作品类型及要求
(1)类型要求
全省幼儿园、小学(全学科)、初中(全学科)、高中(全学科)、通识类。 主微视频、作品简介、作品缩略图以及作品创作说明(教学设计、学习指导、配套学习资料、制作技术介绍)。
(2)格式要求
【主微视频】
格式:*.flv
时间:5-10分钟
大小:不大于200M
分辨率:480 * 360
比特率:300 kbps
帧速率:15 fps
小提示:可使用格式工厂软件进行*.flv格式的转换。
【作品简介】
自己填写,可以复制粘贴
大小:不超过500个字符
【作品缩略图】
格式: *.jpg、*.png
大小:不超过300KB
分辨率:200 * 200
【作品创作说明】
教学设计、学习指导、配套学习制作技术介绍,如有网页介绍,可自行填写网站地址
格式:*.pdf
大小:不大于30M
小提示: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可自行另存为.PDF格式。
3、教学视频制作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
视频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视频内容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是教学内容分析与讲解,操作过程演示与示范等,根据实际需要,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
4、文本创作说明要求
提供教学需求分析,用于帮助使用者清晰了解“微课”资源的知识背景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教学需求分析包括:
1.适用对象分析:明确适用该“微课”资源的教师(学生)应具备和相关联的知识或技能。
2.学习内容分析:明确该“微课”资源的学习内容或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在学科课程知识中的作用与地位。
3.教学目标分析:明确该“微课”资源的教学目的或作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与学中的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
围绕“微课”内容,除视频外,为教师(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其他相关的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练习与测试、反馈与评价等资料。
关于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
常教人〔2014〕16号
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社会事业局),局属有关学校:
为搭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促进我市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苏教办师﹝2014﹞6号)精神,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进修学校)的在职教师。参赛人员登录“2014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活动平台” (http://{域名已经过期}/)栏目进行参赛。参赛人员信息应已录入省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2014年4月20日起,可由学校统一上传作品,具体技术规范、竞赛须知、评审规则等请参见网站的使用说明和帮助文档。
二、竞赛组织
全省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由省教育厅举办,我市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由市教育局举办。为了做好竞赛活动的组织工作,市教育局成立竞赛活动组委会,由人事处、市教科院等相关机构负责人组成组委会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教馆,负责日常组织管理工作。联系人:潘小福(86666705)黄炎(86649659)。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社会事业局),局属有关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确定竞赛组织管理负责人。
三、竞赛内容及要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用于帮助其他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促进专业发展。参赛教师应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基本内容依据,自选内容,精心备课,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5-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本次微课比赛作品包含:主微视频、作品简介、作品缩略图以及作品创作说明(教学设计、学习指导、配套学习资料、制作技术介绍)等,作品格式及上传要求详见“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网站(http://{域名已经过期}/)相关文档。
(一)教学视频制作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视频片头应显示课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视频内容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是教学内容分析与讲解,操作过程演示与示范等,根据实际需要,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媒体形式。
(二)文本创作说明要求
提供教学需求分析,用于帮助使用者清晰了解“微课”资源的知识背景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教学需求分析包括:
1.适用对象分析:明确适用该“微课”资源的教师(学生)应具备和相关联的知识或技能。
2.学习内容分析:明确该“微课”资源的学习内容或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在学科课程知识中的作用与地位。
3.教学目标分析:明确该“微课”资源的教学目的或作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与学中的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
围绕“微课”内容,除视频外,为教师(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其他相关的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练习与测试、反馈与评价等资料。
4.我市补充要求:每个学校上传省竞赛平台的作品数量5至8个,作品学科覆盖面≥60%;各辖市区在学校上传省平台的基础上,每学科选送优秀作品5件参加全市微课选拔赛。
5.每个学校由教科院统一发放学校管理员帐号。参加常州市竞赛评比的作品,采用优盘或光盘的形式上交,并附上该“微课”在省微课竞赛平台上网址的文本文件,联系人:陈佩尧(86909105)。
四、竞赛程序
教师通过学校选拔推荐参赛,比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一)初赛阶段:2014年4月20日至5月30日,为各县(市、区)教育局发动、骨干培训和各学校(单位)组织教师制作、上传作品时间。各地各校要采取全员参与、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征集、推荐作品,对符合要求的作品学校可认定校本培训学时。
(二)复赛阶段:2014年6月8日至7月8日,为市级赛事组织评选时间。
我市将根据送评的微课评出一等奖50名、二等奖70名、三等奖90名。所评一等奖50名将代表我市进入全省决赛。
(三)决赛阶段:2014年7月10日至9月10日,为全省决赛评选时间。
五、奖项认定
获得市级三等奖以上的教师,可认定市级以上培训10学时,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管理系统记录入库。
六、其他事项
(一)各地各校要对竞赛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在鼓励全体教师自由参赛的同时,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和有关《课程标准》等进行系统设计、任务分解,形成各地各校系统性的学习资源。
(二)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每件作品原则上署名1人,最多不超过2人。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如有侵犯他人著作权或不良信息内容,责任自负并取消参赛资格。
(三)竞赛活动以公平、公正、公开、公益为原则。参赛者享有作品的著作权。教师一旦参赛视同授权省教育厅及其授权单位享有网络传播权。所有参赛作品向教师免费开放。赛事组织单位不向参赛教师或学校收取任何费用。
常州市教育局
2014年4月29日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