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杭中心小学市级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基于无痕德育理念创新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 ||
记录人 | 虞丽华 | 学习时间 | 2018.11.22 |
标题 | 实施“无痕德育”的意义
| ||
主要
内容 | 在当前备受争议的重智轻德、形式主义和德育低效的背景下,人们所期望的德育是伴随着主体活动自然而然地生发,水到渠成地推进,是使认知主体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有道德选择、判断、创造的能力;是道德观念在自我意识下愉悦地接受,道德需要、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在亲身体验中产生,道德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简言之,德育应该是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中实现“自我感悟”“自我建构”和“自我提升”。 这种教育是无痕的,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是对教育本原和教育本真追求的至高境界。这正如老子《道德经》云:“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里的不言之教追求的就是教育的无痕;“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就是不要显刻意,不过分主张,无形无态无框架才能容纳成有,进入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把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教育者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康德把教育的内涵定位于“价值”,而价值是无法灌输的,只能由个体在自我发展、自我建构的过程中获得。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有价值在于帮助每个人获得成熟和自由,使生命绽放于爱和善良之中。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无痕德育”的学校德育发展新思路。 无痕德育的内涵:无痕德育,相对于形式主义和生硬化的说教式德育模式而言,指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把教育的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淡化说教、灌输的痕迹,而主要是通过活动体验、自主探究、团队互动、案例感悟等途径和启发、唤醒、激励、赏识、暗示等方式方法,促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在愉悦的状态中接纳道德规范,以实现品德的内在生成、自我构建和自我教育的一种德育模式。 无痕德育的特征:无痕德育是一种优效的育人方式。促进道德素质发展是它的目的,而它选择无痕作为形态。首先,它“为学而教”,淡化教,主张用柔软的、内在的、容易接纳的形式来促进学的,而不是生硬的、模板化的、灌输的模式。其次,它“借形践行”,借助其他有趣、有效的形式,如艺术的、游戏的、活动的、文化的,趣化、活化德育方式,产生“不经意”的教育的效果。 无痕德育的本质:潜移默化、润物细声、自我建构、和谐共生、协同发展。 无痕德育的愿景:本真生活,真实追求:追求的不是“雨过地面湿”的肤浅,而是“润物细无声”的神奇。真实、真情,与真实生活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是无痕德育的愿景。 “无痕德育”的提出,有利于激发师生的自主意识,促使师生更主动追求人生的意义;有利于全面提高我校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品牌教育的形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园区特色德育品牌; “无痕德育”的构建,有利于探索行之有效的育人模式,提高德育教育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破解育人低效的难题。 “无痕德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有利于诠释一种更科学、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 ||
心得 体会 | 实施“无痕德育”的最重要的意义和最具应用推广的价值,在于探讨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的最有效的载体、途径、形式和方式方法体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