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住在精神病院里的时尚怪婆婆
发布时间:2017-03-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惠芬

纵览古今中外,艺术界从来都不缺天才和疯子,有人甚至据此认为天才多少都有点蛇精病气质。不过要说有人把精神病幻觉变成了艺术品,并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话,那么她一定是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这个世界上最时髦最前卫的老太太,没有之一!

英国《泰晤士报》曾经选出20世纪最有影响的200名艺术家,毕加索毫无疑问的问鼎榜首,遗憾的是没有中国艺术家入选,日本有四个艺术家榜上有名,分别为村上隆、草间弥生、杉本博司和野口勇。

草间弥生为时尚品牌LV设计的概念店

有人把草间弥生视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因为她的作品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美国人安迪.沃霍尔与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草间弥生的创意更早。然而,这个时髦的小老太太却一直认为波普艺术太老套了,她说:“我跟别的老人不一样,我从几十年前开始就是前卫艺术家,现在我还是。其他人要不是死了,要不是老了,但我永远是前卫艺术家。我是最有才华的,而且我一心工作。你记住啊,我不是波普艺术家,我是前卫艺术家,这个不能再写错了。”

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的一个富裕家庭,是一个不爱笑的怪小孩。10岁的时候,草间弥生就开始饱受精神幻觉折磨,她患有严重的视听障碍困难症,她常常看见有一大波圆点充斥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她开始把这些幻觉画下来,圆点也是她的艺术特色。

然而草间弥生的母亲并不理解孩子的困境,她甚至粗暴的认为像草间弥生这样出身良好的女孩子要成为富裕的艺术赞助人而不是穷困潦倒的艺术家。

成年后的草间弥生除了画波点之外,还画那些张牙舞爪的蔓藤状植物,这些植物肆无忌惮的生长,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这就是草间弥生对童年的回忆。

1955 年,26 岁的草间弥生在旧书店发现了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在一位懂英文的堂兄的帮助下,她写信给乔志亚欧姬芙寻求帮助。1957 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离开之前,母亲给了草间弥生100 万日元,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临走时,她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然而,美国并不是天堂。初来乍到的草间弥生很快陷入生活的困顿之中,她不懂英语,身无分文,常常在简陋的公寓内冻醒。1966 年,草间弥生疯狂了一把,她带着作品《那克索斯的花园》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她用1500个金色镜球( 内部是塑胶制) 构成的装置,醒目突出,她本人穿着金色和服端坐其中。草间弥生将每个金秋定价2美元,公开售卖,这引起了其他艺术家的不满,艺术家们认为她在亵渎艺术。“那克索斯”(narcissus)即古希腊的水仙神,他因为爱上了自己在水中的倒影,郁郁而终,现代心理学将那克索斯”(narcissus)定义为“自恋情结”。

1967 年,草间弥生开始自己演出,她将标志性的圆点又画在了裸模身上。草间弥生的疯狂举动让远在日本的家人都认为她疯了,他们彻底与草间弥生断绝了关系。当时,美国人对日本女人的印象是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一样温婉贤惠,而草间弥生却颠覆了美国人的印象,她是倔强而特立独行的,她也是属于美国的。

幸运的是,在美国,草间弥生遇到了自己的一生最爱,约瑟夫·康奈尔(Joseph Cornell 1903-1972)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装置艺术家、蒙太奇电影导演,直至1972年,约瑟夫·康奈尔去世,次年,草间弥生返回日本。回国后的草间弥生买下了一家精神病院,从此定居在精神病院中,她始终游走于精神病患者和艺术家的身份之间。

蔡康永的这样评价这位怪婆婆“草间弥生不知是在哪面墙上钻了一个洞,窥知了造物者的某个手势或背影,她从此寄居这面墙上,在两个世界间来回顾盼。”

虽然草间弥生不承认自己是波普艺术家,不过她的艺术理念却与波普艺术不谋而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