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品德和健康人格
郑丹平
孩子是父母生命中的瑰宝,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作为父母我们能给予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我们能指导你如何做人,但不能为你所有的行为负责。我们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
如何引导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路程上茁壮成长,是现代父母亟需探讨的课题。那么,作为家长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呢?我认为以下是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和品德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的五个方面,值得家长思考和借鉴。
一、给孩子愉快的成长空间——教育环境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仅是孩子行为的指路人,更是良好情境的营造者。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前途是否亮丽,就看父母如何去涂抹它。怎样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呢?可以注意下面三个方面:
1.为孩子营造温馨家居环境
温暖安全的家,是孩子学习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应积极培养孩子基本生活技能,教以待人接物、饮食起居等优良习惯,并经常安排全家人共同休闲,如一起打扫房屋、做运动、外出郊游等,让孩子做一个懂得自尊和尊重人的现代人。
2.陪孩子愉快学习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中心,聪明的父母应该肯定游戏的价值,并且高高兴兴地陪孩子玩出智慧、玩出创意,随时给孩子成功的感觉,使孩子更有勇气尝试新事物。消除孩子遇事紧张、畏缩不前的心理。
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亲密伙伴
了解孩子所能,提供适当学习,是建立孩子信心的基本条件。“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市面上教育补习班惯用的广告词,却也是真切地反映出大多数父母的想法。事实上,起跑抢了先机,并不代表他有能耐跑完全程,更无法预期一定达到理想目标。明智的父母,应该把“起跑线”放到“终点上”,确实体会“急于求现在,必将失去将来”的道理。用爱心体谅孩子的“能”与“不能”别再强迫孩子提早承担超量的学习,让孩子无忧无虑地储备好应有的基本能力,以便轻松愉快地迎接一切成长的挑战。站在孩子的同一起跑线上,和孩子手拉手肩并肩地走下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亲密伙伴,为教育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友好的教育环境。
二、天下有不是的父母——教育态度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神圣的。而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因此父母就要对其进行教育,而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孩子是父母心中永远的宝贝,在期望孩子成龙成凤的历程中,很多父母因一时的求好心切或疏忽,而影响了孩子成长的契机,造成日后难以弥补的失望与懊悔。下面两种现象,很值得我们一起来深思、探讨:
1.过渡尊重,流于放纵
现代家庭“孩子少,个个是宝”,年轻的父母,处处讲求开放,传统的规范不再时兴。过渡的民主尊重,导致孩子是非不分,目中无人,放纵自负的生活意识,造成稍有挫折即浮躁不安、缺乏容忍力,人际关系当然无法和谐。
2.权威管教,呵斥压抑
父母管教子女,如果习惯以权威规范或打骂怒喝来发泄个人情绪,将使孩子长时间压抑而对父母产生怨恨、不信任,对自己缺乏信心,对人群冷漠、退缩。因此,父母应给孩子辩白表达的机会,不因孩子曾经有过失或比别人子女表现差而忽略了它的权利和自尊,妨碍他向上的决心,很多误入歧途的孩子,就是被逼出来的。
孩子最怕父母当众呵斥或时刻强调它的弱点,“你真是够笨的”、“你就是这么差劲儿”等。父母过渡焦虑所引发的埋怨,将使孩子痛苦地感受到“我就是不行”,而自尊心受伤所产生的绝望将使孩子行为表现越来越糟。
没有问题孩子,只有问题父母与问题家庭。聪明的父母请慎重拿捏你的教育尺度,别让可爱的孩子这朵含苞待放的花朵在你手中枯萎凋零。
三、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身教言教
良好的家庭是最好的教育场所,优秀的父母是最理想的老师。家教代表了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也让我们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看到了父母真实的一面。
理性的父母,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小问题:
1.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
家庭是个体生命的摇篮,也是教育最早、最重要的机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品德人格成长最先、最有力的塑造者,父母应该注意个人言行,以做孩子良好的示范。
引导孩子培养优良的生活习性,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作用不仅要体现在衣食住行上,而且要重视语言的培养。所以,为人父母者一是要加强自身修养为孩子做出榜样,多“吃”些精神食粮,及时充“电”加“油”,提高文明涵养;二是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三是要自觉引导孩子使用文明语言,运用好“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基本文明用语,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孩子运用说话技巧等。总之,注重孩子的语言健康,使其从小养成好的语言习惯,是孩子全面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
孩子需要帮忙需要爱,但不是全盘替代,合理的关爱和训练,才能调教出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促语说:“流汗的钱不会跑,流汗的孩子不会倒”,说明了勤俭乐观的孩子,才是未来社会的栋梁。
3.从启发中引导孩子珍惜幸福
现代的孩子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代,大多数孩子,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让人忧心的现象,如懒散、自大狂妄、财大气粗等行为。追究原因,多为儿童时期父母过分娇宠与保护所致。因此,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凡事感激,对物珍惜,并培养同情、体恤等关爱精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希望孩子有创意,父母就应该乐观进取,希望孩子宽宏有爱心,父母就应该包容和气,“投入就会深入,深入就会杰出”,心情耕耘的田园,必将换来丰硕的收获。
四、正视孩子的问题——学习挑战
孩子的好奇,对父母是一种挑战,也是一项责任。良好的教育是双向的,亲子间的交流沟通,必须顺畅无阻,唯有如此,孩子的成长领域才能海阔天空,随心翱翔。教育孩子应该认识孩子,并重视孩子的问题,才能从辅导孩子愉快学习的成果中,享受教育成就的喜悦。
孩子天生好奇、好问,小小脑袋常有太多的疑惑与问题。父母应该不排斥,耐心接纳,细心开导,努力地为孩子生命添加内涵、知识和力量,让孩子愉快地开创崭新的智慧王国;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影,他们的想法长与大人不同。父母对孩子的意见别老说“不对”或“你懂什么”。常被否定会使孩子失去信心,遇到事情就会犹豫地想“我能行么?”“我肯定做不到”。
爱是接纳,爱是付出,爱是责任,相信孩子,热爱孩子,才能使孩子在我们理性的期许中茁壮成长。
五、爱你在心口要开——尊重关怀
爱要绵延不断,爱要用行动表示,孩子总是朝着父母喜爱的方向去做,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就是最好的协助者。成功的父母,应该是勇敢而充满智慧的舵手,不断地引导孩子在幸福愉快中缔造希望与创意。
爱是人间的至甘美味,也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滋润剂。父母无尽的关爱,使孩子健康活泼,父母细心的照顾,使孩子自信茁壮;爱要绵延不断,爱要用行动表示,你是不是很专注地倾听,并表示赞美、肯定与鼓励?一点及时雨般的赞美,会让孩子的责任与豪气茁壮起来。一句“好棒”“好乖”“好能干”,就能使孩子雀跃半天,聪明的父母请别忽视它的威力与功能。
建筑的错误,可拆可改,教育错误则会贻害终生。教育孩子,不能只凭爱心,更要有正确的观念,合理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明智的父母不仅要耕耘,也要收获,适时调整步伐,不断学习改进,让每一个用心经营的家,都能成为孩子生活中的最爱,也让每一个拥有适当关爱的孩子,都能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