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结题鉴定书
发布时间:2019-01-0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尹丽萍

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书

 

 

 

 

 

 

   称: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 

                    的诵读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尹丽萍、郑丽虹       

   位:   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组织鉴定单位:    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批准立项日期:        20163        

期:         20191                            

 

 

 

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本页格式不得变动,不得换页)

序号

姓名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对课题研究的主要贡献

1

尹丽萍

思想建设中心副主任、

中小学一级

马杭中心小学

全面负责指导、督查、评价

2

郑丽虹

教研组长、

中小学一级

马杭中心小学

调查研究、日常管理

3

仇伟红

课程中心副主任、

中小学高级

采菱小学

组织各项学生活动教师观摩课及研究活动,开展各种教学实验。

 

4

李莉

专职教师、

中小学一级

采菱小学

5

魏菲

专职教师、

中小学二级

马杭中心小学

6

杨鹂

专职教师、

中小学二级

马杭中心小学

7

徐莹

专职教师、

中小学二级

马杭中心小学

8

曹芳

专职教师、

中小学二级

马杭中心小学

9

钱洁予

专职教师、

中小学二级

采菱小学

10

高漉霏

专职教师、

中小学二级

马杭中心小学

11

马慜晖

专职教师、

中小学二级

马杭中心小学

12

邹秀娣

专职教师

马杭中心小学

(课题组核心成员包括主持人不得超过12人)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分析我校当前学生英语诵读水平的现状和问题,正确把握提高小学生英语诵读能力的方法,形成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策略与途径。

2.通过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诵读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从而从根本上改变“零基础、零拓展、零提升”的现状,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高。

3.通过研究与实践,促进我校英语教师丰富教学模式,体验到诵读教学的乐趣和价值,努力进行大胆的尝试和不断的反思,形成一批既具备新课标的理论基础,又具备新形势下教学能力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

4.通过研究与实践,生成一批由师生共同创建的课堂教学案例、课后尝试实况等新资源,探索小学英语诵读的有效方法、技巧以及学生有效诵读训练的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尝试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特色诵读教学。

研究内容:

1. 对英语诵读和诵读能力的基本含义、基本理念及其重要价值的文献研究。以译林版小学《英语》这套新教材为切入口,结合已有教育教学理论与经验,探索出一系列能切合学生、突破教材、提升教师的深层理论。

2. 对我校学生在不同年段的英语诵读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诵读水平的调查研究。以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为主要抓手,对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和总结学生英语诵读中的主要问题,思考和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3. 建立基于关键能力培养,且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英语诵读分层目标和内容体系的研究。以班级教学为主要平台,重视不同年段、不同水平学生对诵读内容的需求,通过选择适合不同程度学生的课内以及课外延伸材料,构建以“培养小学英语关键能力”为宗旨的分层内容体系,为探索提高学生诵读能力的最佳途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提高我校学生英语诵读水平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侧重把诵读作为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和理解与表达的输出形式,并开展一系列的研究。

5. 基于关键能力的提升,建立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诵读评价机制的研究。

主要从“优化诵读内容”与“促进学生发展”两方面入手,探索出基于教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的最佳评价机制,形成“以教材为主,以诵读为辅”的有效学习途径。

 

三、研究过程(本页根据内容,可增加页数)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诵读策略研究》这一课题于20163月正式立项,20169月加入常州市顾丽娟名师工作室《小学英语关键能力研究》项目组,并成为工作室的一项子课题。

课题组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中心小学,是本地区流动儿童集聚最多的小学之一。学校现有总人数1746人,流动儿童1357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在课题研究早期进行的一次“What is your way of learning English?”的三至六年级学生问卷调查中,通过对学生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英语学习途径、效能等方面的分析后,我们发现:除课堂学习外,学生在课下和校外对英语学习的接触和运用微乎其微。基于此,作为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引路人,我们有必要关注《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教学的新要求,并针对现行教材的不同课型建立适切且高效的诵读模式,以此改善并最大力度提升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

课题组所在地区使用的是三年级起点的译林版《英语》系列教材,该教材从2011年投入使用以来,各主题单元每课时的教学早已形成一定的课型模式,但如何就不同的教学内容挖掘学科素养的落脚点,提升学生的读写效能,尤其是诵读策略的提升,才是课题组探究的重点。因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精心打造适切我校学生学情的诵读提升策略,多维构建并优化不同课型中的诵读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

一、基于关键能力精准定位诵读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针对不同课型确立合适、良好的诵读教学目标,是落实学科素养最重要的任务。围绕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等关键词,我们将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的项目实践相结合,并为此特别制定了适切我校实情的“4E”课型。我们把“4E”课型分为以下五类,即聚焦“efficient”的语篇课型,着重对应教材中的Story time板块教学;聚焦“elastic”的语法课型,着重对应教材中的Grammar timeFun time板块教学;聚焦“elegant”的语音课型,着重对应教材中的Sound timeSong time板块教学;聚焦“eloquent”的综合课型,着重对应教材中的Checkout time板块教学;以及聚焦“4E”的写作课型,着重对应各单元或某一主题的复习课教学

在以上不同课型中,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这四方面相对应的诵读教学目标,应该融入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使之互相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并有效地为“4E”课型教学服务。如语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输入与有效输出,解读、感悟文本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习语篇和理解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文本的听读训练就是诵读策略提升最好的典范;又如写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厘清所学内容的相互关联,进行知识的迁移或拓展等。学生如有语篇诵读的基础,读写的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无痕的体现与多维的展示。

为帮助老师们精准定位不同课型中的诵读教学目标,课题组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将学校每月的集体备课、主题沙龙、课例展示、E学习工作坊、“YES”团队研修等活动主题化、层次化、系列化,促进学校“4E”课型范式建构下诵读策略的成型与提升。

二、基于关键能力精准对接教学方式

为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我们更重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模式,培养会诵读、善思考、勇实践、乐创新的新时代语言学习者,具体表现为以下聚焦“4E”的不同课型诵读策略建构:

1. 文本延伸,补白想象——指向“efficient”的语篇课型教学  

充分发挥学校E学习小组的功能与作用,大胆选用我校平板电脑中的e-books进行教材的补充与拓展处理,尝试采用读前预测、补白想象、读后延伸的任务设置来驱动学科素养的落地。学生在诵读中所展现的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在从课内到课外,从语篇到绘本的层层推进中得到充分且高效的激发。

2. 自主探究,对比思辨——指向“elastic”的语法课型教学  

就教材而言,尤指高年级Grammar timeFun time板块,经课题组一系列实践,这一课型的诵读教学更需要情境的创设、任务的驱动和思维的提炼。学校结合校内外名师工作室活动,尝试语法课的专题教学实践与研讨,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中将学以致用落到实处,形成自己的新读写视角并进行反馈。

3. 适当归纳,拓宽渠道——指向“elegant”的语音课型教学  

受英语学科的课时和内容限制,为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渠道,课题组特将自然拼读、美文赏析、欧美经典歌曲演唱等内容融入到学校每周一次的自课程活动中,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课外辅助的探索与尝试,从中真正发现语音教学的美,学生的诵读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4. 主题情境,有效整合——指向“eloquent”的综合课型教学  

本着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原则,课题组将综合课型的教学尝试与学校“南田杯”学科教学月活动相整合,促使教师通过创设主题情境整合板块教学,拓宽诵读学用渠道,使原本关联性不是特别强的板块教学更有意义,更有生命力。

5. 适当体验,内化表达——指向“4E”的写作课型教学

经一系列实践,课题组得出以下论证:写作前的体验、写作中的指导和写作后的评价这三要素在写作课型的教学中缺一不可,只有让写作教学真正发生,从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才能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而读写能力的提升,归根究底,是诵读基础下输出能力的有效延续与提升,而诵读的作用和意义也在这种课型的映衬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显现。

三、基于关键能力精准把握诵读内容

就课型内容而言,课题组始终以“4E”为引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合理设计各种课型的诵读教学,并依托话题主线有机串联与整合不同课型的诵读内容,依次实现不同课型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特别注重教学资源对诵读内容的补充和运用,如将译林社出版的《“跟上兔子”小学英语分级绘本》作为语篇教学诵读材料的拓展与延伸,将外研社出版的《Uncle Craigs Phonics》作为语音教学诵读文本的体验与补充,将教材中的Project单元教学作为输出或综合教学的巩固与提升。

四、研究成果(简要陈述解决了哪些问题,发表或获奖的主要文章)

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对与“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诵读策略研究”的相关问题,从实地考察访谈到问卷调查统计,从文献梳理到文本解读、理论探讨,从集团内马小本部到采菱小学的校本实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适切我校学情的不同课型建构下诵读策略提升的框架性思路,凝练出小学英语关键能力提升的推进路径和实践策略,这些都将在马小教育集团三年主动发展之路上留下扎实印记,并积累不可或缺的过程性资料。目前,就课题研究主题形成的成果论文共计22篇,其中省级刊物发表21篇,区级以上论文评比获奖20篇。这些发表或获奖的研究成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充分体现出课题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与辐射面。

就学校层面而言,我校连续三年均在武进区小学六年级英语毕业调研中取得优异成绩,以2018年为例,全校英语学科优秀率达62.89%,及格率99.61%。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先后承办常州市小学六年级英语同题异构研讨活动、武进区小学英语评优课第一轮比赛,武进区小学英语信息化教学能手协作片选拔赛等,市、区两级教研员黄小燕、刘丽华老师更是多次莅临马小,对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指导,充分彰显了我校英语学科的魅力与风采。

就教师层面而言,自课题研究至今,我校先后有杨鹂、曹芳、魏菲老师参加武进区小学英语评优课基本功比赛,三人均有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尹丽萍老师作为武进区师训专家库成员,在暑期名师大讲堂活动中为全区小学英语教师作题为《从不同课型看学生思维品质的拔节生长》专题讲座;前不久,学校英语学科参加武进区课堂教学改革优秀项目评比获二等奖,并被区教师发展中心收编在册。

就学生层面而言,马小连续三年参加武进区三年级整班朗读比赛均获一等奖;新搬迁投入使用的采菱小学第一次参加武进区五年级整班朗读比赛喜获二等奖;多名学生在市、区小学英语故事表演比赛、小学生英语写作比赛和希望之星”、“星星火炬”等英语风采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多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五、成果推广打算

今后,课题组仍将从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学科关键能力有效落实的高度,帮助学生继续从反复诵读中汲取精神营养,为他们营造语言学习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的语言气质;把“英语课堂”作为诵读策略构建的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诵读文本的内涵,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资源,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组织学生大声诵读,厚实学生的输出底蕴,这是语言学习进步的阶梯;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竞赛和活动,开发设计各种读写活动,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场所;参加各级各类语言展示,如集团素质教育成果汇报、校区自课程现场展示等,具体规划如下:

1. 以学校为依托,搭建诵读实施平台。

我校一直把内涵、质量、品牌作为学校发展中的三大主线。后期,学校英语组还将继续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将内涵、质量、品牌进一步做细、做实、做活,在确立“指南针”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盘活、盘优百余门自课程,给英语老师积极开拓更广、更宽的优质渠道和实施平台。

2. 以教师为引擎,提升诵读实施效能。

作为一线教师,为打造新“4E”课堂服务,更为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服务每学期,课题组相关老师应积极主动承担市级或区级公开课教学,参加基本功或评优课竞赛,亮相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展示等,并力争获得佳绩。另外,课题组老师还积极参加常州市、武进区名师工作室活动,借专家引领之力,提升课题成果推广的实施效能。

3. 以学生为中心,落实了学科关键能力素养。

为鼓励学生从一定程度上扭转零基础、零拓展、零提升的语言学习面貌,实现学生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提升的转变。在不同课型的多元化学习中,课题组老师应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关键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武进区三、五年级整班朗读比赛,充分展现马小学子的语言面貌

基于以上措施,我们将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引领学生大量接触诵读文本,激发学生诵读乐趣,挖掘其中文化内涵,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进一步落实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的提升。


六、鉴定情况(本页格式不得变动,不得换页)

鉴 定 组 成 员

姓  名

工作单位

工作职务

技术职称

签 名





















鉴 定 意 见

 

 

 

 

 

 

 

 

 

 

 

 

 

 

 

         鉴定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