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张兰的《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9-01-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兰

《负荆请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分析和品味,体会在“国为重”这一深刻大局观的认识下蔺相如以和为贵,宽容大度和廉颇爽直磊落,知错就改的优秀品质。

2学生能在切实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合作排演小话剧。

二、教学流程:

(一)、笑看荣辱顾大局,以和为贵

1温故词语知新,明确相如之勇

1)出示词语,学生朗读,明确所写人物——蔺相如。

针锋相对           唇枪舌剑           寸步不让            

2)提问:蔺相如是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人表现出如此“解气”的行为举止的呢?

3)学生紧扣语句“想当年,秦王那么厉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 ,多解气!”并联系上节课所讲的“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这两个小故事回答,温故知新。

4)教师小结,过渡:原来蔺相如是在完璧归赵时和渑池之会上表现出与秦王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寸步不让的英雄风范的,那蔺相如既然连秦王都不怕,为什么会怕廉颇呢?

2探究韩蔺对话,理解“以和为贵”

1)教师提疑: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

预设:a学生认为怕      

    教师就说不怕,并用蔺相如原话“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来反问质疑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读书,理解韩勃说蔺相如“怕”的表面行为和蔺相如自我解释“不怕”的深层内涵,顺势引出“和为贵”。

      b学生认为不怕

    教师就说怕,并用韩勃的话语证明,以此“刺激”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找到文中蔺相如所说的相关语句来反驳老师,说服老师,自然引出“和为贵”。

      c学生认为怕和不怕的都有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证明各自的观点,进行思辨。在思辨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引出“和为贵”。

2)紧承“和为贵”,质疑:不和又如何呢?

引导学生紧扣“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进行深入思考。

师生交流,理解:如果廉蔺闹翻,将相不和,那时秦国就会趁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3)诗句填空,引导学生理解“和为贵”的深义

韩勃气愤廉挡道,相如谈劝韩勃。

国家利益最为重,以为贵让廉颇。

(二)、负荆请罪将相和,国家为重

1一“笑”过渡,承上启下促思索

过渡:面对廉颇的一再欺负,蔺相如避让再三;面对韩勃的愤愤不平,蔺相如一笑了之。这一笑,笑出了他的委曲求全,笑出了他的大局为重,也笑出了他的博大胸襟!经过解释,韩勃听懂了他的笑;通过分析,我们读懂了他的笑,那么,廉颇能懂吗?

2一“跪”认错,负荆请罪明大义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幕,圈圈画画,找出表明廉颇确实认错的语句,书写感受,老师巡堂,做适当指点。

2)师生交流语句,理解廉颇认错之因

语段一: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语段二:蔺大人,最初我还以为您怕我哩,后来经人提醒,才明白您这样做完全是为我们赵国着想。您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3)追问:廉颇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以上这些话语的?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廉颇是在“没穿上衣,背着一根荆条”和“跪”着的情形下,诚心实意地认错请罪的。

4)设疑补白明理:

①这一跪,跪去了自己的         ,跪得了自己的             

②这一跪,跪去了蔺相如的       ,跪得了蔺相如的          

③这一跪,跪去了秦国的         ,跪得了赵国的            

3两度相扶,文武相亲国为重

1)过渡:看到廉颇跪在自己面前,蔺相如又是怎样做的呢?

2)学生读书,找到相关语句:

语段一: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

语段二:双手扶起廉颇。

3)趁热打铁,追问释疑:

①“伸手去扶”能看出什么?

②“双手扶起”又能读懂什么?

③这一扶,对将相扶起的是什么?

④这一扶,对赵国扶起的是什么?

4)诗句填空,引导学生理解“负荆请罪”的内涵

小结:一个人的行为总是受自己思想的支配。蔺相如有意避让廉颇,是因为他把赵国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所以讲究以和为贵;而廉颇后来也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彻底悔悟,上门负荆请罪,这真是——

忽然一日廉颇到,屈膝跪下认错。

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

(三)、身临其境演剧本,传承美德

1回顾全文,即成一诗

⑴男女生和教师分角色饰演廉颇、蔺相如和韩勃,在把握括号中人物动作、神态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⑵总结成诗: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本剧,剧本选材于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从剧本中我们领略了蔺相如付之一笑,两度相扶的宽宏大度,也感受到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的大将风范。这真是(生读板书)——

韩勃气愤廉挡道,相如谈劝韩勃。

国家利益最为重,以为贵让廉颇。

忽然一日廉颇到,屈膝跪下认错。

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

2表演剧本,传承美德

1)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等,细心揣摩,在小组内试演话剧。教师巡堂指点。

2)学生小组内分配角色,合作试演剧本。

3)学生自告奋勇或教师点名一组上台试演。

4)引导学生就演员的对白、神态和动作等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明白其表演得失。

5)取长补短,学生再练。教师巡堂指导。

6)看时间而定,评选优秀的一到两组上台表演。

 

附板书:

5 负荆请罪

  韩勃气愤廉挡道,相如笑谈劝韩勃。

               国家利益最为重,以和为贵让廉颇。

               忽然一日廉颇到,屈膝跪下认己错。

为国着想明大义,负荆请罪将相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