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文献学习与反思:找寻不同课型中学科素养落地的生长点(一)(尹丽萍,2018.9)
发布时间:2018-09-1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尹丽萍

马杭中心小学英语区级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诵读策略研究

记录人

尹丽萍

学习时间

2018.9

标题

找寻不同课型中学科素养落地的生长点(一)

主要

 

内容

、概念界定

那么,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到底指什么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2016)。而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则由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组成,四大要素互相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英语学习》杂志社对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文秋芳老师进行了专访,在谈话记录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观点:文老师认为,这四大要素不是均等的,其中,语言能力是显性的,是最重要的外语特色,其语言能力目标不能因为另外三要素而有所弱化。而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都是隐性的,并不是显性的素质。这些素养,应该融入到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如:语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习语篇,理解文本的思路,从层层推进中,揣摩其中的逻辑关系;又如写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厘清所学内容的相互关联,进行知识的迁移或拓展等。

、现状分析

说起学科素养如何落地,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课例。而反思以往或者我自己身边的课堂教学,老师们总是过多地关注任务本身,而忽略学生的成长;或者过多地关注执教者的“学科本位”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本位”,而忽略语言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极端:

1、任务简单,缺乏梯度的提升

笔者所在地区教师发展中心来校进行调研,其中展示了一节五下的Unit4 Seeing the doctor(Sound time, Culture time, Checkout time)。教过五年级教材的老师都知道,这一节课涉及的主要语言知识,无非就是What’s the matter with ...? He/She has a ... He/She should ... 但是当这个语言点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都局限于这几个句子时,貌似学生掌握得都还不错,教学环节开展得也比较顺利,但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这节课是否将语言教学和其他三种素养有机融合?学生在语用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升?如果没有,那就是这一节课最大的症结所在。

2、任务过难,缺乏落地的实效

笔者曾在市级名师工作室活动中执教了一节复习单元的研讨课,内容为六下Project1 Being a good student。为了对前面四个单元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笔者在导入环节过后建构了一个有关自己的语篇,具体如下:

Everyone has some good or bad habits, so do I.

    When I am at home, I usually get up early except the holidays. But sometimes I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have breakfast. So I often feel hungry in the morning. That’s not healthy.

    When I drive on the road, I always follow the traffic rules, for example, wearing the safety belt and waiting for the green light. But sometimes I drive too fast. It's very dangerous.

     When I am in the school, I work very hard. I always do well in every lesson. And I’m trying to be a good teacher.

笔者的初衷是:通过这样的语篇范例展示,使学生从中能够明确语言表达的框架,丰实语言输出的内容,提升语言运用的层次。为此还设置了以下的具体任务:

Task1 Try to challenge:

Q1: What is the main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Q2: How many aspects of habits do I talk about in the passage?

Task2 Try to fill

Task3 Try to think:

  Tip: __________ can help us make the sentences more beautifully and vividly.

    但事实是,这样的语篇建构出现在该单元的第一课时,而且是上课伊始,是非常不合理的。任务的设置非但没有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反而扼制住了学生的主动输出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虽然该文本综合了前几个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并且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写作范例,但建构的时机、任务的驱动、教学的实效,以及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帮助并不是很大。

心得

体会

近年来,英语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正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转变。就小学英语这一门学科而言,要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师生之间必须在语言理解、语言表达以及思维品质方面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但纵观笔者所在地区不同学校的英语学科教学,学生在大大小小、各级各类评优活动、教学展示中所体现的学科素养皆参差不齐,尤其在语言的储备、思维的活跃、表达的层次上还有所欠缺。

以上在学科素养的养成中所遇到的问题绝对不是个案,而是区域内学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基于此,本文所聚焦的正是“学科素养如何落实到不同课型中”这一最基础也最根本的实践主题,和一线教师一道开拓、创造真正在课堂上有用、好用、管用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实在、具体的课例展示新思路,基于易懂、可行的思路建构新实践,推动区域内小学英语教学不断前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