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杭中心小学英语区级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诵读策略研究 | ||
记录人 | 尹丽萍 | 学习时间 | 2018.10 |
标题 | 找寻不同课型中学科素养落地的生长点(二) | ||
主要
内容 | 三、提升策略 1、明确学科素养标尺,明晰学科教学方向 2018年1月的《英语学习》中,教育部首批“国培专家”,扈华唯教授,对英语学科素养的监测问题作了如下表述:“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去测量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但并不是意味着它们不可测。如何将语言能力和其它三项核心素养融合,研制有效的测量工具,是我们亟须解决的课题”。 我们不妨参考一下2016年11月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一书。在其中有关英语学科的章节,常州市教研室黄小燕老师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系统化的英语学科关键能力结构模型以及测试框架。 大家可以从这张结构图中,清晰地了解到这里的关键能力聚焦的正是英语学科中“语言能力”这一核心素养,黄老师把语言能力分为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中,语言理解能力即“输入性语言能力”,包括整体感知信息能力、提取信息能力、解释信息能力和评价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即“输出性语言能力”,包括准确表达信息能力、连贯表达信息能力和多样表达信息能力。 书中指出,输入和输出性语言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对彼此都有促进作用,同时双方共同作用来完成学习过程。另一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输出和输入的过程中获得,同时也反作用于输入和输出,促进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三者是一个互动的整体,相互作用又相互支撑,这也正是结构图中用双向箭头表示的原因。 弄清英语学科素养重要要素之间的关联之后,不妨来看一看笔者所在地区的一节阅读专项公开课《My reading》。这其实是一节阅读理解讲评课,在讲评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课中把各项阅读技能分别概括为:I can find. I can sum up. I can explain. I can think. 听课老师可以很清晰地从中感受到:I can find.是语言输入的基础,I can sum up. I can explain. I can think.都是语言的输出的表现形式,explain要高于sum up, 而think又高于explain. 如果说I can sum up. 考查的是学生准确表达信息的能力,那么I can explain. 和I can think.就是连贯表达和多样表达信息的深层体现。 | ||
心得 体会 |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每位老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文本焦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等,为学科素养的落地充分助力。因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落实到教与学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算是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算是真正地落地生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