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文献学习与反思:小学英语Project板块教学的多元解读(二)(杨鹂,2018.11)
发布时间:2018-11-1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杨鹂

马杭中心小学英语区级课题理论学习记录表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关键能力培养下的“4E”课型范式研究

记录人

杨鹂

学习时间

2018.11.10

标题

小学英语Project板块教学的多元解读(二) 

  主要

 

内容

二、解读认知需求,优化教学策略

教师除解读、整合、优化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路径之外,还应站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角度认真分析其认知需求,兴趣特点,创设真实的情境,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主体体验,以期达到透彻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关键知识点的目标。

1. 减少机械问答,增加开放式互动

课堂中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串联所学知识点的重要手段。但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教材主旨,深入挖掘教材的隐藏信息,所设计的课堂问题多为Yes or No questions等机械问答,这样的问题设置呆板无趣,不利于激发学生多角度深入思考的能力,更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笔者所执教班级是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正处于中高年级的关键衔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课堂中热闹游戏的热度有所降低,转而倾向于知识含量和难度挑战性之类活动的求知。例如,上课伊始,在欣赏完Project视频之后,笔者这样询问学生:How to learn Projects? 引发学生依据视频内容和自身经验回答:Use our mind, think and guess. 等等在欣赏完Peter的校园以及教室图片之后,笔者询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Peter’s classroom? 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回答出I think it’s nice and clean. I think it’s big and bright. 同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键词。在欣赏完外国学生社团的活动视频之后,笔者抛出这样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信息掌握情况:How many clubs do they have? What are they?在学生回答视频信息之后,笔者继续追问: Do you have any clubs in your school? What club are you in?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club? 这些开放式问题的互动既需要学生调动自身主体生活体验,又需要学生进行多角度多维度思考,整个教学过程紧扣'学生'这个主体,以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的推动课题的深入开展。

2.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Project单元复习是授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开展这个单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复习以前所学的知识,并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其对已有知识的深入理解。思维导图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多维度思考的能力。在这节课中,笔者利用思维导图,整合优化语言知识,创设语境,拓宽语料,有效分解了教学重难点,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是一棵树状图,笔者以classroom, playground, clubs为关键词,形成三颗树冠,引领学生一起厘清前四个单元的所有知识要点,并将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分布到不同的树冠中去,从而立体呈现了各知识点间的并列与递进关系。在梳理所学知识脉络之后,笔者以“help each other, care about each other, grow together”点题,形成了最终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样的思维导图形象立体,清晰完整,它的形成不仅能够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学生还可以以此为例,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对话、复述,最终完成英语诗集的自编创作。

 

心得

体会

这样的思维导图形象立体,清晰完整,它的形成不仅能够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学生还可以以此为例,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对话、复述,最终完成英语诗集的自编创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