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五年级备课组活动
发布时间:2019-05-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斐

5月29日,马小教育集团五年级语文备课组齐聚一堂,继续扎实推进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沈斐老师展示小古文教学《杨氏之子》,陈松兰老师执教《望月》第一课时,全体五年级语文备课组老师认真参加听课,并积极参与评课交流。

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安排少量小古文,小古文离小学生年代较远,理解感悟等比现代文难,如何展开结构性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沈斐老师认真钻研教材,为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孩子教学了一堂小古文《杨氏之子》,以此来奠定基础。她采用环环相扣的追问,带着初学小古文的孩子读通课文、读出节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补充理解大意。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内涵丰厚,通过断句让学生学会舒缓有度地朗读,练习补故事情节、现场演绎等,让孩子们在本枯燥无味的小古文中学得兴趣盎然,打开了学生对小古文的求知欲及探索欲。

陈松兰老师执教的是《望月》第一课时,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赏江中月”、“吟诗中月”、“谈心中月”这三个情节的概括,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达到点上,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育机智。陈老师教学时还特别注重写作方法的渗透,无论是望月时由上往下的观察顺序,还是赏月时动静结合的手法,更别说是描写时用词的巧妙,陈老师都做了及时反馈,及时总结。更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字词教学环节还是文段欣赏,都显得独具匠心却又稳步扎实。

课后,两位老师展开了说课,五年级语文备课组老师们也展开了头脑风暴式研讨。聚焦小古文课堂教学,大家达成共识: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要注意有趣味,多积累,有方法,有运用;在结构化设计时,需要注意前后关联,因果分明,连贯有序。在《望月》这一课教学中,更要关注学生的表达,教师如何机智无痕地引导孩子去大胆想象、敞开表达是大家今后共同钻研的目标。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有价值的开发,有方向,有专题,有思想,有课例,有提炼。共同学习着、收获着,相信在研讨的道路上,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会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突破自我,收获成长。

(撰稿:沈斐  摄影:张春燕  )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