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主题 | 利用手环培养反思能力的数学E课堂 | ||
研讨时间 | 2017.3.21(周二)下午第三节课 | ||
研讨地点 | 南田楼四楼E学习教室 | ||
执教者 | 万可宜 | 执教内容 | 折线统计图 |
参加人员 | 四年级数学组全体成员 |
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
马杭中心小学 万可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特点,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数据信息,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的数据。
2.使学生在读图、画图,以及对图中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基于数据作出判断、预测等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经验,感受数据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统计活动的兴趣,增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习过有关统计的知识,你记得有哪些?
统计表、统计图(出示)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二、教学新知
1.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这是万老师刚刚跟你们一起做运动时候的心率统计表,我把他制成了条形统计图。请看条形统计图变了。条形统计图-线-点。
这样就变成了一张新的统计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嘛?
折线统计图究竟是怎样表示数据的?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利用折线统计图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应用。(板书课题)
2.初识折线统计图
仔细观察,图中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
点的位置与心率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纵轴最下面的一段还可以这样表示(变成:没画成实得的直线段),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人的心率一般情况不会低于50,这一段的刻度被忽略了)
3.再次观察折线统计图
再仔细观察。
(1)随着时间的变化,万老师的心率是怎样变化的?从几分钟到几分钟,我的心率一共增加了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看图中标出的身高数据嘛?)
(2)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哪一分钟万老师的心率增长得最快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某段折线倾斜程度越大,说明相应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心率增长越快。某段折线倾斜程度越小,说明相应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心率增长越慢。)
(3)估计一下,如果万老师第几分钟的心率是多少?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说出你的理由。(3~4个回答)
4.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前,我们测了你自己的心率统计表。你能根据你自己的心率统计表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嘛?
你能像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绘制的嘛?
描点、连线、标注数据、填写制表日期。
5.阅读心率的有关知识。(你知道吗?)
静息心率、热身、燃脂锻炼、耐力锻炼、极限锻炼。
估计一下,你现在的心率大概是多少?你的依据是?
(10岁小朋友的心率已经跟成年人一样。)
三、拓展练习
1.寻找、分析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回忆一下,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折线统计图?
你能用百度,搜一搜你熟悉的折线统计图,并和你的小伙伴们介绍介绍他们嘛?
2.一天的心率统计图
这是万老师一天的心率统计图,你能猜一猜,哪一段是万老师在干什么嘛?
四、总结回顾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你有哪些收获?
利用手环打造积极心理学下数学E课堂
折线统计图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不易掌握,教学难度较大。2017年3月21日下午,四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了利用手环打造积极心理学下数学E课堂的研究活动。活动参与者有四数备课组全体成员及相关学校领导。
本次活动万可宜老师执教《折线统计图》,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选择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知识的承上启下的环节,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万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地准备,组织学生认真查阅了心率知识的有关储备,充分利用手环和iPad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层层深入、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掌握程度好。
活动后白舜华主任、杨建媛主任以及四数备课组的全体成员对这这节课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指出这节课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学生掌握读图的技巧,会用iPad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具体情境分析折线统计图。今天的数学研讨活动让在场的所有教师都受益匪浅,也是一次具有较高指导性的教研活动。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马杭中心小学供稿 撰稿:万可宜,摄影:洪双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