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布时间:2017-04-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维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受到有意义的、生动活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已不再仅仅是某门课的任务,它应该渗透在各学科的教育环节中。所以我们作为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学生做到寓德于教。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较好地实现德育渗透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1、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句进行德育。语文教学要始终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因为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我们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一定要选准角度,认真钻研课文,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寻找与语言文字的最佳联结点,对揭示文章思想内容的重点词语、某些限制性成分或是一些警策性的句子进行点拨推敲,因文悟道。在教学《我的信念》这篇自读课文时,我就通过听读、朗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斟酌课文词句,感受到居里夫人的伟大,从而培养他们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
2、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行德育。“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为我们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提供了优秀的素材。《为了忘却的记念》等课文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歌颂了革命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谈骨气》、《纪念白求恩》等课文多方面多角度地指出了一个人应具有的品质,深刻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做人的真谛。《项链》一文在善意讽刺中教育人们去掉虚荣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的叔叔于勒》、《警察与赞美诗》等课文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是非颠倒、混淆黑白的现实……这些课文充满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激情,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听说读写等方式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座丰碑,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在语文课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去认识蔺相如宽以待人的胸怀美,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坚韧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美,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美,焦裕禄“心里装着全县人民,而唯独没有自己”的崇高境界美,去理解品味亲人朋友之间的真情美等等,使学生在这些审美教育中,思接千里,放眼未来,想美的事,说美的话,做美的人,成为真正的“四有”人才。
二、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
   作文是学生思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它集中地反映了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从写作心理角度看,学生作文过程就是思想上受教育的过程。要寓德育于写作教学中,必须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其一,作文命题中进行德育。老师命题命得好,不仅可以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和教学任务的需要,我让学生进行了“我的系列”的写作:《我成了中学生啊》——《我的长处》——《我有一个主要缺点》——《他是值得我学习的》——《我是班级的主人》——《我们这个班》。命题有层次性,使学生也有话可说,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文风,又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了自我教育。
   其二,要在引导学生怎样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过程中进行德育。作文题命好以后,教师一般要加以指导。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开拓学生的思路上,根据题目去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然后再布局谋篇。如在《谈节俭》的选材训练课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列举教材中卢进勇裤袋底部的青稞面团,梁生宝五分钱一碗的汤面等为论据,在理顺学生思路的同时,使他们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其三、通过批语、讲评,对学生进行再教育。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习作中的思想情愫进行点评、矫正,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位同学曾在作文中谈到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但她母亲要她去当理发个体户,理由是“教师工资低,而当理发个体户的烫一个头就能赚几十元。”文章结尾,她写道:“人生本来苦恼已多,再多一次又如何?在这十字路口,老师,我该怎么办?”面对学生的彷徨,在批语中老师谈了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亲身感受,鼓励她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末了,引用两句歌词送给她:“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后来,这名同学上了师范,实现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同时,为了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脉搏,提高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坚持让学生每天写日记,并以平等、热忱的口气回敬批语,学生们称之为“心灵的对话”。可以说,学生日记是一部最生动最真实最具个性的心理学著作,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德育工作的极好媒介。
三、在课外延伸中进行德育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外,还可与专题讲座、演讲比赛、作文比赛、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青少年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要把握这些特点,把德育渗透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比如,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书目,要求学生看课外书、写读书笔记,通过阅读优秀健康的书籍接受教育;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百部影片”、“综艺大观”、“神州风采”等节目,让学生说新闻,谈体会,从而使学生能了解全球的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关心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接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还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工厂、商场,游览美景良地,在社会实践中开展德育,陶治情操,净化心灵。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生活高消费、赌博、买卖中缺斤短两等不良风气,为学生做一些净化社会空气的事,使他们从中受到自我教育。
     总之,没有语文,德育就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每个教师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向和道路的引路人!新课程标准下,发挥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灵魂工程师”的身份和使命,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强业务进修,加强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则是我们共同的努力方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