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样用新型媒介改进中小学写作教学?
裴:在课堂写作教学过程中,大概有四个比较重要的程序,那就是“作文-讲评-修改-批阅”,能否请你从这四个程序的角度,谈谈怎样用新型媒介改进写作教学。
李:新型媒介的运用,极大地改进了写作教学手段。最使我感到兴奋的是新型媒介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书写技术。
裴: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书写确实带来了思维表达的较大局限。这个问题不但在学生中间,就是在我们成人当中,也普遍存在。
李:是啊!我在教成人写作的时候,曾经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作文。谁知他们读着读着,眼睛就不看作文本了——原来,作文本上早已没有了文字,他们已经开始“口头作文”了!可见得他们宁可说,也不愿意写!
“爸爸妈妈带我到世纪公园去玩”这几个字,我口头陈述,用了3秒钟。书写出来,花了20秒,字迹还比较潦草!而脑子里想这个意思,一秒钟就够了!
裴:清人龚自珍说过:物(客观)——意(思维)——言(语言)——文(文字),差距很大。经常是想到的东西和看到的东西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已经和说出来的意义有些偏颇了。物-意-言-文的错落,对于正在学习作文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困惑。
李:是的。加之学生作文的时候,还会碰到许多会说会用不会写的字和词。不问老师吧,作文写不下去,问老师吧,自己的思路断掉了。作为学生,还要考虑到卷面必须干净,不然要扣分!为了卷面的整洁,再一次拖延了放缓了书写的速度。脑子里想的和作文本里写的,距离越拉越大了。
裴:我们成人写作时,也有思维跑到前面去了,手写却跟不上的烦恼。我想,孩子们作文时,必定有同样的情况。
李: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思维也跑到前面去了,书写速度却不争气,使得他们往往迁怒于作文课程、害怕甚至讨厌作文课程。特别是一些大脑发达、小脑活跃的顽皮儿童,书写大多滞后。一旦被老师批评,特别是要求“修改”甚至“重写”,特别垂头丧气,完全丧失了信心。
裴:小学和初中阶段,书写技术的局限可能是大多数思维发达、书写缓慢的学生写不好作文进而害怕作文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似乎是比较难以解决的。
李:但是,裴主编,自从让孩子们运用手机和平板键盘以后,书写的技术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孩子们再也不害怕书写的缓慢和汉字写不来的麻烦了。
首先,书写潦草的问题已经不存在了。当孩子们拿着已经打印得整整齐齐作文或者把自己的文章通过邮件发给我时,无论是他们,还是我,心情都感到特别舒畅。
其二,有新型媒体的支持,学生需要任何疑难字、词,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三、汉字输入的联想功能,使许多固定词组、唐诗宋词、成语俗语,只要打上每个字的声母,一句长长的句子就冒出来了,这使得孩子们笑逐颜开、如同游戏。
最有意思就是装了讯飞语音输入软件的学生,当我下令“开始作文!”后,他们或在教室里自言自语,或躲到某个角落里自说自话,俨然小小演说家——经常运用语音输入作文的学生,将来口头表达能力一定差不了!
裴:李教授,作文教学中关于教师讲评的新型媒体运用,你有些什么新的做法呢?
李:以前,我很提倡“朗读批改”,就是学生作文完成以后,请具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朗读他的文章,由老师当场在关键字、词、句、段,或者典型标点符号地方叫“停!”然后老师口头提出评改意见。(见李白坚著《作文教学跟我来》凤凰科技出版社2016年版)。
但是“朗读批改”有个不足,就是老师只能凭听觉批改,学生只能凭听觉理解。由于没有现场感,有些特别的字、词、句、段,很难讲述得透彻和直观。
运用新型媒体以后,文章评改,大有改观。其基本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利用台前的屏幕,作文完成的学生把自己的文章直接发到屏幕上,由老师指着屏幕讲评。我到深圳鼎太小学上公开课,学生作文一经交卷,立刻就显示在台前的屏幕上。我当堂指着屏幕讲评了两大篇文章,从题目到句读、从层次到结构 一一 就像讲解课文似的效果显著。
在讲评学生文章的时候,由学生文章本身字句而临时想到的有关其他的经典文章句段,我还可以请学生立即搜索查询。这样,一次讲评,文涉六路,句达八方,大大提高了作文讲评的效率和由此生发开的有关知识的展示。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运用微信“朋友圈”,把学生的典型文章指出错处后直接放到圈子里,让每个学生手里都有这篇范文,讲解起来,十分方便。此外,典型错误的句子,典型的好句子,也可以放到圈子里,让同学们阅读学习。
倘若在作文后,老师还将经过自己精心评改的学生作文再放到圈子里,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鉴别和比较,将更有帮助。
裴:在没有电脑的年代,写文章的人谁不记得当时的苦恼啊!一篇千字文还好,要是写一篇上万字的大块文章,誊写稿件,简直就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的噩梦啊!
李:其实孩子们也是同样做着这个噩梦。
上海大学有一个研究写作的老教授于成坤先生。他五年级的小孙子作文不过关,改了五遍、誊写了五次,还是不过关,还得改,孙子哭了,孙子的奶奶看着受罪的孙子也哭了。于老没有哭,把我叫去,问我怎么改才是个头?
但是,自从用了手机和平板以后,修改文章,已经易如反掌了!
在我的作文课堂上,所有孩子的文章写好以后,都必须到我这里“过堂”——我直接向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哪里要分段、哪里标点有问题、哪里的语言不规范、哪里的结构要调整等等,都 一 一 指出。
由于新型媒介强大的修改功能,学生把作文拿回去以后,三下五除二,往往只要几分钟功夫,就修改好了。“叮咚”一声,已经反馈到我的手机上!你看,是不是新型媒介,解放了我们可怜的孩子们呢?
裴:记得您曾经对老师批改作文提出过六种方法,用以减轻老师的负担。现在运用新型媒介了,你还有什么新招吗?
李:新型媒介的运用,将大大解放老师的批改学生作文的劳动力。
作文无纸化以后,学生将作文用键盘输入到浏览器上,第一是文字清晰了,老师再也用不着戴着老光镜还要打一个放大镜来辨别潦草的笔迹了,俭省了老师视力的疲劳。
另外,老师评语的写作,也用不着用朱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方框里,更用不着抱着一大叠作文本子回家批改了。
电子作文的批改,打字的快速和简便,使得老师的评语同样写得自由而舒畅,而且,还可以在学生的字里行间提出自己的意见,老师的批改,变得特别具有针对性。
这里我带了一段作文批改的范文给你看看,是不是这样的批改文字,对学生的作文帮助更大些呢?括弧中的文字,就是我的“夹评”:
一滩茶水
江苏泰州市第二中学 初二 钱俊融
书桌上蔓延(“蔓延”一词用得好!给读者一个动态的感觉,似乎这滩茶水还在不断浸润着、扩展着。)着一滩茶水。
本来在茶杯中呈黄灰色的茶水,一旦脱离“瓶居生活”(运用修辞手法,把“群居生活”变作为“瓶居生活”,使人联想起这滩茶水已经“独立”地离开了茶杯,具有拟人的效果。),便以扁平状匍匐(又是一个极具动感的状态,令读者联想到,莫非,茶水还会站起来?)在桌面上,在灯光的照射下,茶水澄澈而又带着点儿碧色,(这段描写不错,但是我怀疑它的真实感。如果书桌是深色,似乎不会出现如此色调吧?)……
三、展望未来的中小学写作教学
裴:李教授,新型媒介的运用,确实给写作教学打开了一条创新之路。听了您的介绍以后,我很受启发。最后一个问题,请您展望一下未来的中小学写作教学。
李:我对今后的中小学写作教学非常乐观。
近年来,无论是指导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作文内容的诉求,还是激励学生产生“表达欲望”的精神激励,都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理论依据、实践答案和有关课程。如果新型媒体能够获得广泛的运用,则从写作技术和教学手段上将对写作教学产生颠覆性的变革。
多年前就有人指出,中小学作文课程处在“三无”状态:无大纲、无教材、无方法。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从“三无”变为“三有”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
如果要我描绘一下将来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常态,以记叙文为例,我想大概会是这样的:
由于新型媒介的介入,上课的时候,老师再也不需要根据教材的笼统和原则的提示去搜索枯肠地设计教学程序、也不需要老师为之大伤脑筋了。老师只要从手机或平板中向自己的班级“朋友圈”发出“学案”指令,带领学生仔细阅读理解“学案”。然后,让学生根据“学案”的布置和步骤,进行一系列科学的、趣味的、系列的作文活动。
在活动的同时,学生将运用自己的手机或平板的一切功能“摄取生活素材”,酝酿“表达欲望”,然后在彼时彼地用手机或平板立马产生构思、生成文章,不久,就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向老师提交习作。
老师可以召唤学生面对面地一边看手机或平板上的作文,一边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得到老师的指导后,即可在任何地点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再发给老师。此后,还会陆续有学生将作文发给老师请求指导,老师则在指导之后同样进行修改。
在老师提出修改意见时,如果发觉有比较典型的段落或者句子,则可以“拷贝”、“粘贴”在“朋友圈”里,或加以简短说明、或不加说明,提供其他学生参考。
下课时间到了,学生习作完毕,以前交作文本的动作都将化为“叮咚”、“叮咚”的信号,文章将陆续发入老师的“朋友圈”。老师则怀揣着装满学生作文的手机,和孩子们拜拜。
如果需要的话,老师可以对学生已经定稿的作文进行“夹评”。老师只要将这些作文输入自己的电脑,以电子稿件的形式对作文运用电脑上的“朱笔”进行批阅。
由于“夹评”输入的快速和简便,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文章细加斟酌,点滴不漏。“夹评”完毕,即可将学生文章立刻发回,让学生阅读思考。
学生如果对于“夹评”有任何想法和意见,可以在电子稿上用另外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立刻发还给老师。老师又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学生的信息回馈。
由于学生用的全部是电子稿,老师如果要把学生的文章编辑成册,直至打印装订成书,也都是十分简单的事情啊!
裴:李教授,您总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敢为人先,勇于探索。您身为大学学者,却能长期坚持深入一线,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感受新型媒介给中小学写作教学带来的影响,摸索用新型媒介改进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方法策略,展望未来的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的可能样态,真的十分令人敬佩。感谢您接收我的访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