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构建人文性小学数学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6-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会

构建人文性小学数学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亳州学院附属学校   李晓莉

        数学是科学,更是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学科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教育,突出了科学精神的“真”,忘记了人文精神的“善”和“美”。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强调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探索与发现数学知识、方法等,而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凸显数学学科的人文价值,塑造生命课堂,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并不断积累,最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塑造人文的课堂环境
        人文最主要的要义就是以人为本。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作为一个自由个体的充分理解和尊重。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性的课堂,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愉悦,享受人文的关怀,体味生命的快乐。

        1、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由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习数学的引导着、组织者与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真心实意地赏识学生,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增强成功的体验,诸如“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能说说吗?”等的言语,绝不是简单的引导语,从这些激励和引导语中体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能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感受,不以教师权威和文本压制学生的思维,适时做好“隐”者和“引”者,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充满尊重、宽容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关系就会和谐、民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激励人、提高人的教育原则。

        2.语言评价人文化,体现人文关怀。

        现代教育呼唤人文关怀,具备了人文关怀,教育才会出现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个体间差异的价值,善待差异,“对教育主体的尊重”是人文关怀的核心。如在“分数的认识”教学中,我根据教学需要组织了一次辩论:

        师:好,看来是否是平均分确实很关键,刚才辩论中反方抓住题目是否平均分这个关键点,一举攻破了正方的观点,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老师要感谢你们(向反方鞠躬)

        师(转向正方同学):老师也要感谢你们,正因为你们提供了错误的判断,才使得大家对出错原因有了分析,对分数有了更深的理解,谢谢你们!

        辩论结束时,老师及时进行言语评价,对“获胜者”给予了肯定的同时,对“失败者”做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不挫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并积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即使错了,学生也能体面地坐下。由此引发的学习活动始于积极的情感体验交织在一起的,达到人之参与与情感参与的和谐统一。我们一直呼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注意关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情感差异和学生的思维差异,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始终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这样使我们的课堂时刻体现人文关怀。其实学生在思考中难免会出错,关键的是学生如何在教学言语评价的引导下发现错误并改正。“出错是难免的,某某同学能自己检验,并订正,这种认真检查纠错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评价既突出了学习方法,又保护了学生,使他们感到教室是安全的。因此教师在言语评价时要体现人文关怀,学生即使错了,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学生失败后的心理感受,循循善诱地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丰富数学课堂的人文气息

        《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那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让数学课堂也洋溢出人文气息呢?

        1.古老的数学文化是小学数学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蕴含着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像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史实(比如圆周率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感受我们先人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科整合渗透数学文化。

        在数学课上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跨学科教学资源是小学数学人文性教学的一个方向。一位教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适时地补充了与7有关的文化:七言诗、七巧板拼成的故事图等知识,通过介绍七言诗,用七巧板拼故事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之符合学生在实现独立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将文化润入他们的心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深度,更要关注其广度,通过教师敏锐的数学视角,捕捉到多门学科中富有生命力的素材,在对话与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情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在学习中等到综合性的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深厚的文化内涵。

        数学是一门科学,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数学独有的文化秉性,凸显数学强烈的文化特质,构建现代的数学文化观,应该成为这教师的刻意追求。

        三、追求润物细无声地实施情感目标

        新课程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情感目标的实施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常常游离于外,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犹如两张皮的感觉一位名人说过,当受教育者感受到受教育时,教育的效果已减半了。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只有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能彰显其生命力,达到教育无痕、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例如,一位都师在上完“统计”课后这样总结:你觉得自己这堂课学得怎样?请选择3张脸谱(笑眯眯的脸、一本正经的脸、苦恼的脸)中的一个粘贴到大白纸上。你觉得今天很开心吗?能说说开心在哪?请选择一本正经的脸谱的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的总结不但与统计的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而且老师“以这生是否学得快乐”这种情感体验作为教学中情感态度在交流中得到升华,使课堂充满人性,学生获得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人文关怀;学生在这相提并论的体验中慢慢地学习、反思、评价自己。

        其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隐必性目标隐藏在数学知识的背后,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倾听、质疑和启发,让学生体验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包容;体验到平等、包容和谐数学课堂的美妙;体验到数学思考的魅力,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创造的喜悦;所有的这些都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更能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显得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站在生命的角度关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构建“真”、“善”、“美”统一的人文性教学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时刻在追求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重视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关注学生数学认识方面的深化和扩展,还必须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个性和人格等,从文化视角入手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