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和与积的奇偶性
发布时间:2019-06-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小停

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猜想、分析、讨论、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与积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和与积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体验“初步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及探究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存在数学规律,体会数学规律发现与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和与积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研究重点问题

1.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转盘游戏?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转盘(出示转盘),师生进行摸奖游戏:快速判断出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有奖,速度慢的没奖!(师当场发奖品)

(第一次尝试)

2.    提问:为什么你判断的这么快?

生1:我是口算的。(师:哦,看来你的心算本领很不错)

生2:我是把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师:你选择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的)

生3:我是看奇数+奇数=偶数。(师:你能选择一个例子具体说说看吗?)

预设:如果说不到和的奇偶性,师:大家都是用算的,如果不算呢?那还有没去其他的办法呢?

如果学生说到和的奇偶性,师:你真善于发现,刚才的同学都在关注结果,你关注到了两个加数的特点。(板书学生说的)是像他说的那样吗?这只是我们的初步发现,(打问号),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如何来验证?(举例)是啊,举例验证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板书:举例)

师:刚才有学生举了偶数+偶数=偶数的例子,那么,两个数相加,除了把两个偶数相加,还可以把2个怎样的数相加呢?

师:我们不如再多举些例子来看看。(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加起来看一看,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同桌两先互相说说,也可以在本子上写写。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

生1:我发现了……,(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2:我们举得例子是:……(师: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发现的例子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发现,你们说的都是对的!那你知道为什么奇数+偶数=奇数吗?

同桌可以先讨论一下。引导:可以根据奇数、偶数的特征来说说

师:谁已经有想法了?(谁也能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刚才我们用举例的方法来发现了这3条规律,我们也可以借助图形来帮助我们充分理解。

多媒体演示

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举例和借助图形,最后得出了“两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两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奇数”的结论。(电脑显示)根据大家的想法,我们可以选择这种表述方法来表明我们的理解:

板书: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去掉问号)

4.回归游戏问题,承上启下:

     师:你了这3条规律,现在你们可以快速判断了吗?还需要算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转盘游戏设置6次,最后一次设置相邻的两个自然数:34+35)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算式,这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他们的和一定是奇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因为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师:他是用刚才探究的规律来解释的,非常好!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呢?

35与34相邻,只是比34多1,如此,我们能否想成34+34+1呢?(电脑演示34+35——34+34+1)

瞧,前二个偶数相加一定是偶数,在这个基础上再多1,自然是奇数了!因为34和35相对于以上例子(指板书)中的数,它们比较特殊,是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如此,我们就可以肯定的判断: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和是奇数,且,一定是奇数!

启下:34+34+1是三个非0的自然数相加,那如果是4个、5个……加数相加呢,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呢?想继续研究吗?

二、小组探究,解决难点问题

1.解读任务

出示表格,提问:

(1)接下来,我们要分小组,利用这张表格进行研究。仔细观察,这张研究表告诉我们要研究什么?

(2)那你准备怎么研究?(对,还是举例!你准备举几个数相加的例子?对,例子举得多并不能说明问题,关键在于不同的形式!尽可能举出不同形式的例子,3个数相加、4个数相加、5个数相加……这才有说服力!)

(3)如果在计算和的时候遇到困难,咱们可以用上计算器!

2.交流表格

3.着重交流:

提问:仔细观察我们现在列举的连加算式,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和是奇数?

什么情况下和是偶数?

生:我觉得奇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和是奇数。

师:你们听懂了吗?你能不能来说说看他是什么意思?

   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奇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和是偶数。

师: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你再来说说看。

追究:你知道为什么奇数是2个、4个、6个……的时候和就是奇数呢?

学生自由说说。

师:听了这么多的想法,大家是不是这个意思呢,请看大屏幕:

      结合学生叙述,电脑形象演绎: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         偶数      偶数      偶数

师:奇数是2个、4个、6个……的时候和就是偶数,这是因为每两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多个偶数相加还是偶数。

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其实我们只要看什么?

师:那有0个偶数是什么意思?这种情况和是?

 师:如果奇数的个数不是偶数时,和又是什么情况呢?谁能来说说看。

(你说得非常清楚,我们大家一下子就听明白了。再借助电脑老师一起来看看)

电脑出示“……”,成以下图示: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

          偶数       偶数      偶数      偶数 

  生:当奇数的个数是1、3、5时,每次都会多一个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师:是的,所以当奇数是1个、3个、5个……的时候,和一定是奇数

4.提炼方法,渗透思想:

瞧,看起来这个算式比较复杂,可这么研究起来并不困难,因为,说到底我们研究的还是这个简单的问题。(指板书: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师强调:所以,研究复杂的问题,可以从怎样的问题入手(由简单的问题入手)是啊,遇到复杂问题,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来解决。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思考方法!板书:复杂——简单

4、师:我这儿有一个算式,你能不能快速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1+3+5+……+29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

如果去掉一个29呢?

5、小结提炼。我们又一次通过列举许多不同的算式,并比较发现几个不是0的自然数连加,加数中,如果奇数的个数是奇数,和是奇数;如果奇数的个数是偶数,和是偶数。

那么,想一想,要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只要看算式中的什么数?不仅要关注奇数,更要关注奇数的什么?(对,个数)

强调:所以我们说,判断和的积偶性,(板书课题:和的奇偶性)只要看奇数的个数!

5、揭示课题:这就是和的奇偶性!(板书)

三、迁移经验,自主探究问题

1.过渡切题:

  仅仅是和有奇偶性吗?大胆猜猜看!(积有无积偶性?)

师:是的,积也有奇偶性(板书)

2出示:1×2×3×……×99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能直接判断吗?

根据刚才的经验,我们遇到这个复杂的问题,应该怎么做?(师有意识指板书问)

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

(这里学生若说不出,教师直接引:可以先研究几个数相乘?)

师:所以你们准备先研究什么?(生:先研究两个数相乘的情况)

3.回顾方法,引导探究方法

师:那我们来回忆一下,在探究和的积偶性时,是怎么发现规律的?

在找规律时,可以先举出一些例子,再通过观察、比较,找找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规律。

结合上述,板书:

    复杂——简单

    举例(是的,多举一些算式才能发现规律)

    比较(当然了,写完算式后还要比较。不要小看这个比较哦,它能让我们从不同的算式中发现共同的特点,这些都是发现规律的好办法。)

    找规律

4、方法迁移、自主尝试

借着这些方法,你能试着自己举一些例子,然后观察、比较,找找乘数的特点,从中发现规律吗?

5交流想法、找出规律

提问: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相机板书: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其他同学有没有不符合这三条规律的例子?

师:偶数×偶数=偶数,那3个偶数呢?4个?5个呢?你发现了什么?

乘数都是偶数,积也是偶数。

出示:奇数×奇数=奇数,

师:你知道我接下来要问你们什么吗?

生:再多个奇数呢?

师:你们真聪明。(出示3个、4个……奇数,你发现了什么?

乘数都是奇数,积也是奇数。

师:那我如果再后面加个偶数呢?(结果就变成了偶数)

所以,乘数里只要有1个偶数,积一定是偶数。

师:看来,咱们班的同学真非常具有数学研究能力,相信现在这个算式也难不倒你了。出示:1×2×3×……×99的积是奇数还是偶数?

6提炼方法:

小结:是啊,在一组算式中,只要出现偶数,积就一定是偶数。看来,遇到复杂的问题,还是从简单问题入手,找出规律来解决复杂问题。

四、练习与总结

1老师这儿也有几个算式,你能判断结果的奇偶性吗?

36×28×8×6

 13×29×63×34×2×11

389×653×371

2、若5×3×A×9×B是奇数,判断整数A,B的奇偶性。

3总结:

1)总结思考方法:

回想一下:判断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主要关注什么?判断积是奇数还是偶数,主要看什么?

(2)总结探究方法:

这节课探索和发现了和与积的奇偶性的规律,回忆这节课,我们是怎么研究的?

(解决复杂问题要从简单入手,寻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找规律时,可以先举出一类例子,再观察、比较,找找有什么特点,从中发现规律,从而解决复杂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宝贵的经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