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构建人文课堂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小环境,由这些独立生命组成的课堂无疑便是一个生态大环境,它不仅需要讲究“生态平衡”,更需要“生态保护”。这是对生命世界的关爱和尊重。为此,我们借鉴以往分层教学中的做法,关注学生个体,善待学生差异,凸现人文情怀,构建小学数学人文课堂。
一、真实的课堂
案例(一):
1.教师创设旅游情境:电脑出示上衣和裤子,让学生自由说说怎样搭配。
生1:先选定一件上衣,依次用上衣去配裤子。
生2:先选定一条裤子,依次用裤子去配上衣。
生3:无序地搭配。
师:还有什么搭配方法吗?(安静了一段时间)比较
这三种搭配方法,哪些方法好呢?为什么?
……
2.师:除了用图示表示,老师介绍一种容易表示的
方法———图形表示(电脑演示)。
案例(二):
出示例题,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搭配方法,然
后交流搭配方法。
生1:先选定一个木偶,依次用木偶去配帽子。
生2:先选定一顶帽子,依次用帽子去配木偶。
师:这两种方法好吗?谈谈你的看法。
……
师:如果没有图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案例(一)虽然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觉是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过于故作。在让学生交流时,教师为了达成自己的预设,硬是让学生说出一个不完美的答案来,参与比较。在教学用其他方式表示时,教师为了演示制作的多媒体,而硬生生地将一种方法介绍给学生。案例(二)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成情境。学生交流方法,好的方法出来了,就由学生自己总结它的优点,而没有硬把不好的拉进来。同样是学习用其他方式表示,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有效的课堂
有位教师整节课的教学都是在一个童话故事里完成的,学生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整堂课气氛都比较活跃。采用到童话故事里去做游戏的教学形式,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适时给予启发和帮助,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探究新知识更感到有兴趣,也让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更加牢固深入。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寻求相应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思维活动具有多向性、灵活性、精细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含有较多的创造性因素,是创造能力赖以发展的基石。
三、生活的课堂
一次听课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六年级的“百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让学生课前找身边的百分数,并说出它的意义,使学生感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趣的是教者能在成语中找到百分数,真是别出心裁。
四、自主的课堂
活动课“一亿有多大”中,教师整堂课都在“猜测—动手—合理推算”这一过程中进行,学生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通过“猜测”,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猜想—动手—推算”为学习活动的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整节课在活动中开始,又在活动中结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亿有多大”,领悟做学问的方法,享受学数学的乐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