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学生习作发表——未来的海洋(马杭中心小学六5组稿)
发布时间:2017-03-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沈斐

1年,10年,1个世纪,2个世纪……思绪飘到了26世纪,先不看那里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大都市,光是有一片蔚蓝的海洋就令我“沉醉不知归路”。

想想一千多年前,光秃秃的海面,除了蓝就是青,有时还耍脾气,弄得人心魂不定。但是今天,海洋真的“脱胎换骨”,地球四海兄弟,甚至南海、地中海、红海、日本海,都辞旧迎新。可以说,海洋是人类的第二个家。

                             “林海”

    嘿,看,海洋上那些绿色点点是何方神物?岛屿?奇怪,以前没有这么多小绿点呀!没错,那就是“海上森林”,鱼全部人们总是把森林比作“林海”,现在,它不是比喻了!来到太平洋的一座约20平方米的小岛上,顿时感觉豁然开朗。眼前是一片新绿,各种颜色树木都在这里顶天立地,银杏、巨榕、白桦,都是青翠欲滴。深呼吸,没有一丝杂质,和21世纪人们预测的名副其实。海洋上的森林岛,让世界各地群众纷纷赶来大开眼界。人们不怕大海的风浪了吗?当然,有过去5倍的森林守护,台风沙尘逃得无影无踪。大家无不好奇:岛是哪里来?林是何时起?那不都是人们“精卫填海”般的辛苦换来的吗?

                            “城海”

    现在的地球已经有多达800亿人口。这小小的29%的土地怎么容得下多如牛毛的人群呢?这个完全不必担心。泛舟海上,就会看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千姿百态,不看海洋,和城市无异。这高达900多层的大厦是怎么立起来的呢?答案在下面。在26世纪,人类仿生学,仿鱼而设计的一种药水,只要喷一滴,下水100年。瞧!海底城市,原来这高楼的地基在海底。而其他的小楼房、商店、学校、道路,更是应有尽有。人们在海底生活一点也不厌倦。但别忘了,这高楼也是人们一层层搭建起来的呀!

                            “食海”

    不要以为26世纪的海洋就是这样。今天,每一个国家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海上养殖场,鱼虾蟹蛟应接不暇,还有各种海鲜美食,用一生的时间吃海鲜,也只能吃一半种类。此外,在养殖场边,还设有一个巨大的净水储藏室,把海水淡化,谁都不用愁水荒了。人们用500年创造了这片食海,来之不易!

看完这些,大家心中都打了个问号,500年,怎么能让海洋翻天覆地?没有人们的努力创造,哪来的海洋的辉煌?所以,海洋世界哪里来,撸起袖子干起来!只要大家齐心合力,海洋世界将不是未来!

 

                         (张程熙)                                                                         

 

 

 

    3100年,我生活在海洋里,住在珊瑚中,父母工作在贝壳大厦。每天聆听

鱼儿的游动声,2017年的梦想,现在已是现实。

    这是1000多年后的海洋。

    我与许多娃娃鱼,小鲤鱼,海马结伴成好朋友。饿了,就到海底的“美食餐厅”逛一逛,这儿有无穷无尽的海鲜,取之不尽的高蛋白食品,每天大排长龙,大概是厨师手艺的美味。困了,就进海藻丛中乱滚一圈,醒来后,准会精神百倍。厌了,就跳入“海洋观光管”中,从海面一路旋转到底,比滑滑梯高级多了。在那儿,一下子就能浏览海洋,频频出现的不同的海洋生物,定会让人来起兴致。总之,现在的海洋是一座美丽富饶、科技先进的大城市,就好似万年前的“亚特兰蒂斯”。

    来到海面上,一条条纵横交错,长短不一的海路串连着所有“海城”。路上的,则是一艘艘“鲸鱼飞艇”,在轨道上航行。一条条“水蛇高铁”,蜿蜒曲折地穿梭在上方,它们后面不是烟雾弥漫,而是水流冲天。路旁,一根根发光的水柱,节省电力还美观,每当夜晚,“光水合一”的壮观景象则是海城的看点。现在的海洋是一座高科技的交通天堂。

    来到岛屿旁,一个巨大的乌龟壳状的岛顶,上面没有人头攒动,只有森林密集,它们的面积高达200000平方千米,镇守四方,树起高大的绿色屏障,是“空气净化器”,旁边有一根直径20千米的超长纳米颗粒水管,空气的传播由它导入海底,让海下的空气依旧清新如初。

    这是我的家,未来的海洋之家。             

(张锦浩)

老师的话:不得不说,这是两篇既有科技含量又充满丰富想象的上层之作,佩服两位小作者大胆的设想,听了两位的介绍,没有人能不为之心动。心动不如行动,有了这美好的梦想,大胆实践,期待两位梦想成真!

         (指导老师:张晓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