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题研究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发布时间:2017-06-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晓丹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73月27

地点

尚诗楼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10

实到人数

10

主持人

张晓丹

活动

形式

教学研讨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本次活动是按照期初计划进行的课题组教学活动。由张晓丹老师、蒋军艳老师分别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山谷中的谜底》,课题组成员听课、评议。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课题组核心成员张晓丹和蒋军艳两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首先,张晓丹老师向大家呈现了六语第五单元第一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的教学,将教学点浓缩聚焦到“如何将人物外貌置于自然环境中”的习作方法,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一方面感受老人的精气神,一方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品味与表达的魅力。蒋军艳老师采用长文短教的方式,一课时完成《山谷中的谜底》这篇文章的教学。整堂课,蒋老师紧紧围绕“谜面——谜底——解谜”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质疑、 朗读、品析、感悟、拓展等一些列扎实有效地常规训练,突出重点,有的放矢。随后,课题组成员就这两节研讨课,结合学校新立项的两项课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风格迥异、各有专长,既展示了骨干教师的风采,又上出了教学的新意,上出了教学的思考。最后,教务处方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中肯、全面的评价,还特别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该重新审视四个方面,即教材的解读、目标的定位、教案的设计、教学的效果,力求达到学生有所得、听者有所得、教者有所得。

 

 

    教研相长,教学相当。希望课题组的各位成员,秉承马小优良的研究氛围,将教学思考与学习落实到每一堂课,努力让马小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文学的滋养,力争个性的积极发展。

 

填表人      张晓丹         

品味语言    感悟人性

——六语第一次教研活动暨校省级、市级课题研讨活动

阳春三月,春意融融。327日上午,马杭中心小学六语教研组各成员齐聚一堂,如期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暨我校“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生品格养成教育的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积极人格培养的研究”两项课题联合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课题组核心成员张晓丹和蒋军艳两位老师进行课堂教学。首先,张晓丹老师向大家呈现了六语第五单元第一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的教学。张老师关注高段(毕业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创造性地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课前约定,“专长”领航;预习检测,“新颖”体验;自读感悟,“批注”随行;赏析凝练,“仿写”创新;紧扣“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将教学点浓缩聚焦到“如何将人物外貌置于自然环境中”的习作方法,引导学生透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一方面感受老人的精气神,一方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品味与表达的魅力。

接着,蒋军艳老师采用长文短教的方式,一课时完成《山谷中的谜底》这篇文章的教学。整堂课,蒋老师紧紧围绕“谜面——谜底——解谜”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质疑、 朗读、品析、感悟、拓展等一些列扎实有效地常规训练,突出重点,有的放矢,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了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了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随后,课题组成员就这两节研讨课,结合学校新立项的两项课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大家一致认为两位老师风格迥异、各有专长,既展示了骨干教师的风采,又上出了教学的新意,上出了教学的思考。张老师温润灵动,大胆创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的约定、词语的教学、朗读的指导、问题的引领、回答的点评,充分展示了教学的智慧与对学生积极个性的滋养。蒋老师严谨理性,扎实高效,以悟促思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静静地思,淡淡地品,细细地悟,默默地探,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确切地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的全”,“掘的深”,是一节极为扎实值得借鉴的示范课。

最后,教务处方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中肯、全面的评价,还特别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该重新审视四个方面,即教材的解读、目标的定位、教案的设计、教学的效果,力求达到学生有所得、听者有所得、教者有所得。希望课题组的各位成员,秉承马小优良的研究氛围,将教学思考与学习落实到每一堂课,努力让马小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文学的滋养,力争个性的积极发展。

2017.3

IMG_4219.JPG

《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马杭中心小学  张晓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扫路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体会作者将人物外貌置于自然环境中的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这种写法。

4.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课堂约定】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的课堂约定是一个”字,期待同学们在课堂上,专心地听,专注地想,还要发挥出自己的专长。准备好了吗?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我们先来聊一聊你最敬佩的人是谁呢?能加上理由更好

2看来,无论是普通人也好,名人也罢,他们身上都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令人敬佩。有一位叫章武的作家,他在游天游峰的途中认识了一位让他敬佩的普通的老人,这个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板书课题,齐读)让我们来读一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完成了预习批注,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主要内容)作者在游天游峰时遇到一位扫路的老人,扫路人的自强不息、乐观开朗令作者敬佩不已。

2、从课题到文章的主要内容都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看来,这位普通的扫路人不仅给作者章武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同样深深地吸引了大家。

3、作为六年级的学生,预习时不仅要主动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自主学习生字,扫清“拦路虎”。文章中的这些生词,你会读了吗?(正音)

4、你能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生字,要求工整美观。指名板书,其余写在课题旁

1这个字是颇有节奏的颇,很像频道的频;左窄右宽,注意避让

2字谜,一人腰间挂把弓;独体字,部首是一

3这幅图片让你想到本课哪个生字?上中下结构 横山头

5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四字词。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天游峰高耸入云、山势险峻

是呀,天游峰的扫路人每天就是在这么高、这么险的山路上坚持打扫,几十年如一日,他到底是怎样一位老人呢?让我们走进文本,与他对话。

三、与扫路人对话

1、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在你感受深的地方作上批注。(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2、都读完了吗?请先和同桌交流分享你的感受,认真倾听,听到精到之处,请你记录在书上,作上二次批注。

3、交流。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的?

4梳理小结:交流让我们明白了作者是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这四个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老人,(板书)

5下面我们将着力研讨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来体现人物形象的(出示两段话)请一起读读这两段话,说说通过外貌描写,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出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朴素: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老人很朴素?你是从老人的( 衣着 )看出来的。

2) 出示: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瘦:从哪里看出来的?瘦削。还有精瘦。孩子,你还积累了哪些体现人物瘦的词语,骨瘦如柴,瘦骨嶙峋比较一下,你觉得老人怎样?(健康、有精神)不得不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呀!

3你还有什么发现?慈祥、善良。

同学们真会观察从简单的词语中感悟到了人物的内在品性,请孩子们继续观察,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是从哪些方面去写的?

是从衣着、面容、神情这三方面写的。

4两处外貌描写,寥寥数语,却都抓住了扫路人的特点,让我们如见其人。来,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两句。

5这样一位朴素健康又有精神的老人,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发现他的呢?请你读读相关的语句。

出示: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6孩子们,请自由轻声读文,这画面给你什么感受?(宁静)能读给我们听听吗?指名说,你感受到了这种宁静了吗?请你再读读。让我们也随着作者到山中悠然散步吧。引: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

7师:这里是一种自然环境的描写,同时这也是一种新的写法。我们平时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总是直接抓住衣着、发型、面容等进行描写,请看,(出示)而本文的作者却将人物的外貌置于自然环境中。傍晚时分,暮色朦胧,潺潺小溪,幽幽竹丛。这位衣着朴素、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在这样的大自然中挥动扫帚,悠然扫路。此情此景,人景相融,又给你什么感受?

8根据学生回答:这样的描写不仅(    ),更是让画面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给人以美的感受,读起来也更有意境,更有文学味。

9不仅仅是这里,老人第二次又是怎样出现的?请读“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绘出了老人出现的自然环境。

小结:(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种新的外貌描写方法,就是先描绘自然环境,再引出人物的外貌,将人物的外貌融于自然背景之中。

6我们也来试试这种方法。课后又一个小练笔,30年后,假如你是作者,你又来到了天游峰,你会在怎样的环境中见到什么样的老人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作者将人物的外貌描写置于自然环境中的这种写法,续写30年后作者见到老人的画面。 (30年后,我再次来到了天游峰。……)

7小结:同学们,希望你们将今天学到的这种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将边读边批注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运用到你的阅读之中。

四、板书: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外貌     自然环境  +  衣着  面容  神情

         勤劳质朴

         热情好客    动作     

                     语言    

                     神态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