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发布时间:2017-04-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春燕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7年3月30日

地点

马小三(3)

马小三(5)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生47人

师8人

实到人数

生47人

师8人

主持人

张春燕

活动

形式

上课、研讨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古诗文对山川景色的歌咏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最好素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3月30日上午,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举行了以“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李维和陈松兰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望庐山瀑布》和《绝句》。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李老师执教的《望庐山瀑布》,采用了“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感悟诗意——课外延伸”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李老师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髓。通过抓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并由几个关键词体会诗人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由此延伸出多首诗句让学生积累,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首诗,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陈老师执教的《绝句》,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理解诗意,如找一找,画一画,唱一唱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读诗合作找出“景物”,找出“颜色词语”,共同探究诗歌的意思。陈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领着孩子在诗的意境中徜徉,在诗的语言上驻足,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诗的美,做到了“有诗有画”“有动有静”,在读、听、看、想后再落实每一句诗意,水到渠成。
    课后,备课组的老师聚在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两位老师的课作了中肯的点评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古诗文对山川景色的歌咏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最好素材,两位执教老师让学生透过这些美妙的诗句,跟随诗人的足迹,徜徉于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之中,尽情享受大自然之美,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油然而生

两位执教老师让学生透过这些美妙的诗句,跟随诗人的足迹,徜徉于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之中,尽情享受大自然之美,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油然而生

填表人  张春燕 

 

 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3月30日上午,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举行了以“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人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李维和陈松兰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望庐山瀑布》和《绝句》。

李老师执教的《望庐山瀑布》,采用了“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感悟诗意——课外延伸”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李老师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髓。通过抓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并由几个关键词体会诗人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由此延伸出多首诗句让学生积累,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首诗,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陈老师执教的《绝句》,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理解诗意,如找一找,画一画,唱一唱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读诗合作找出“景物”,找出“颜色词语”,共同探究诗歌的意思。陈老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领着孩子在诗的意境中徜徉,在诗的语言上驻足,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体会诗的美,做到了“有诗有画”“有动有静”,在读、听、看、想后再落实每一句诗意,水到渠成。
    课后,备课组的老师聚在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两位老师的课作了中肯的点评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古诗文对山川景色的歌咏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最好素材,两位执教老师让学生透过这些美妙的诗句,跟随诗人的足迹,徜徉于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之中,尽情享受大自然之美,使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油然而生

优美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人文精神的底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引导我们的孩子学好中国的古诗文,继承传统文化,使古诗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潜在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