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六月份教研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06-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春燕

     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2017年6月12日

地点

马小三(2)

马小三(4)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生47人

师8人

实到人数

生47人

师8人

主持人

张春燕

活动

形式

上课、研讨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本次活动是按照期初计划进行的课题组教学活动,由刘洁老师、张春燕老师分别执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通过小故事大道理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课题组成员听课、评议。

主要内容(不够填写另附纸)

刘老师执教的《争论的故事》,主要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读通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认识特殊标点符号及用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刘老师是下足了功夫。抓住读、说,这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进行,尤其是在词块教学中,字音教学扎扎实实,字义理解讲究艺术。巧妙对话理解“俩”,联系生活情景理解“烟熏火燎”,结合字形理解“剖”,刘老师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还有省略号和双引号的特殊使用,刘老师处理得甚是巧妙。

张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教学中,张老师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引领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满怀好奇的原因,进而转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遵循文脉,张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引导王大伯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在感受夏季的桃园时,张老师巧妙设问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在随“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学生“入境始亲”,层层深入,与文本自然对话,内化感悟,共鸣共振。

课后,教研组的老师们聚在一起围绕两堂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徐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认为俩位老师是年轻教师中的成熟教师,她们的课堂扎实,她们的教态自然,教学中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另外,徐校长指出语文课堂中要把握“度”的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两堂课都能紧紧抓住第一课时的课时特点设计教案,不乏大胆创新,围绕研究主题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多方面的熏陶。

 

         填表人  张春燕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六月份教研活动侧记

6月12日上午,三年级语文教研组举行了以“小故事大道理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刘洁和张春燕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争论的故事》和《剪枝的学问》。

刘老师执教的《争论的故事》,主要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读通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认识特殊标点符号及用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刘老师是下足了功夫。抓住读、说,这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进行,尤其是在词块教学中,字音教学扎扎实实,字义理解讲究艺术。巧妙对话理解“俩”,联系生活情景理解“烟熏火燎”,结合字形理解“剖”,刘老师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还有省略号和双引号的特殊使用,刘老师处理得甚是巧妙。

张老师执教的《剪枝的学问》,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教学中,张老师紧紧抓住这条线索,引领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入情入境体会满怀好奇的原因,进而转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遵循文脉,张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引导王大伯的桃园里有什么“秘密”呀?满怀好奇的“我”进入桃园后,怎么又“一脸疑惑”呢?在感受夏季的桃园时,张老师巧妙设问小作者的愿望实现了吗?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在随“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学生“入境始亲”,层层深入,与文本自然对话,内化感悟,共鸣共振。

课后,教研组的老师们聚在一起围绕两堂课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徐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认为俩位老师是年轻教师中的成熟教师,她们的课堂扎实,她们的教态自然,教学中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另外,徐校长指出语文课堂中要把握“度”的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相信,三语教研组会在一次次的锻炼中超越自我,越走越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