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2017-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小学生品格的养成

有人说: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就是医生和教师,医生治其体肤,教师启人心智。每每想到此,我心里都会油然而生一种对自身职业的敬畏感。是的,我是一名老师,一名刚刚踏入这个职业,对很多都还懵懵懂懂的年轻老师。对于社会赋予老师的这种职责,我常常感到惶恐不安。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社会,家庭都越来越注重对“花朵们”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智力发展水平固然重要,良好品德的教育和培养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总的来说,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要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团结友爱,诚实正直,积极向上的良好品格,进而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要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就要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小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融入到小学阶段的各项活动之中去。当中,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同时,要潜移默化地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给孩子们渗透向上的力量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他们需要教师的激励。这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识多以感性为主。他们情感丰富,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情绪多样且易于波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表现多一些的宽容和厚爱,在教学中多使用褒扬性、肯定性的语句。例如:当学生表现得好的时候可以多说些表扬性话语:"Goodjob!","Well-done","Excellent!""Wow,you are amazing! "尽可能避免使用贬义性、命令性尤其是斥责性、讽刺性语句。当学生回答问题犹豫不定或是回答错误时,我们可以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Think it over","Try again""You can read it better!"或者转变一下题目,使它更容易让该生理解,有意识引导他回答问题。这样,在老师不断的表扬鼓励的心理暗示下,学生会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状态去听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我很喜欢看到小孩子积极向上的一面。毋庸置疑,每一个孩子智力水平不同,发展能力也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老师不能以同等的标准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班,我从不要求每一个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但是每一次模拟测验,我都会教会孩子与自己上一次的测验结果对比,看看自己这一次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如果是进步了,哪怕只是0.5分,都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这说明自己在学习,在一点点进步,这就够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引导,我们班的很多孩子都慢慢学会地与自己较劲,一点一点超越自己。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设置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抓得到。如是,每个孩子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就感。
    给孩子们向善的信仰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亲密的、和谐的。教师亲切得体的动作,能无形间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微笑的表情或是一个恰当的手势都能使学生体验到自然、和谐的气氛,感受到教师身上传递出的关爱、支持和信任,感受到一股努力进取的精神力量,使学生乐于接近教师,亲近教师,听取教师的教诲。所以,我们应把握好一切契机,用我们的微笑和肢体语言向学生发出积极的信息,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美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善良,是我一直要给我的学生强调的品质。我很赞同一句话:每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干净,纯洁。我们每一个大人都有责任保护孩子纯真善良的天性。小学阶段是孩子品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尤为觉得任务艰巨。望着这些孩子,如同手里攥着很多颗亟待发芽的种子一样,心里充满使命感与危机感。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很留意学生品格的体现。可以这么说,我不是一个偏心的老师,因为我不偏爱优生;但我又是一个偏心的老师,我会偏爱那些正直,善良的学生。我喜欢这些孩子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芒。就算这些孩子成绩不够优秀,我相信,在人生路途中,这种优秀的品格也会伴随着他们闪闪发亮。
    给孩子们传递向美的追求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孩子们成长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教师的言谈举止,生活态度与待人接物的方法,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发挥着很重要的标杆作用。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个性品质去教书育人,以一颗真心,一份真情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达到“亲其师则信其道”的效果。
    在我眼里,音乐是美好的,影像也是美好的。所以,我很喜欢在我的课堂上给学生听一些歌,看几段MV,甚至是看一部电影。我希望通过这些美好的东西,我的学生们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让我尤为感到惊喜的是,最终让我感动的往往不是这些歌,而是听歌的这些孩子。记得有一次我播放《Arriety's Song》的歌给我们班孩子听。播放完后有个孩子似懂非懂地说:我觉得好感动哦。那一刻,我真的被小孩子纯真的天性感动了。也许七八岁的孩子听不太明白歌里唱的是什么,但是我相信,歌声里蕴藏的那些美好已经慢慢地融进去他们心里,在他们感知世界里开出一朵美好向阳的花。
    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学业上的进步,还有自身品德修养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优秀,不仅仅局限于学业上的成绩,更体现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品行之中。良好的品德教育也不应只局限在书本上、课堂上、应该融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去。教育处处存在真善美,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是感染,去带动学生,让他们从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一种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做一名积极、阳光、向上的少年!
参考文献:
《态势语言论略》 李俊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中国人民出版社
《第52号教室》 雷夫艾思奎斯 中国城市出版社
《从新教师到教育专家》 项家庆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师口语技巧》 翟雅丽 云南大学出版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手机端打开